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37543
大小:1.83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7-28
《人格心理学课程第十章积极心理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本科专业人格心理学第十章积极心理学教案张海钟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心理系教授西北师大教育学院心理学硕士导师张海钟,1963年生,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人。1994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硕士。2001年河西学院教育学系心理学教授。2003年西北师大教育学院心理学系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学学科组成员。1998年获得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材奖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2005年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
2、工程。1985-2008年曾主讲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女性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10余门课程。1992-2008年主持完成12项国家级、省级、厅级立项科研课题,在《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等学术刊物发表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论文、学术随笔、科普文章170余篇,独著、主编出版健康心理学、女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专著7部,教育理论与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集1部。1996年—2008年主持完成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科研成果9项获
3、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以及张掖市社会科学成果奖。8篇论文被《新华文摘》或《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8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8项目《区域文化心理差异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课题,主要从事健康心理学、女性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教学课题:第十章积极心理学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积极心理学起源、积极心理学理念,理解人格与幸福感关系的几种理论模型;掌握幸福感的概念,健康人格理论模式及其要点。教学难点:理解人格与幸福感关系的几种理论模型教学材料:郑雪主编《人格心理学》2007第二版,张海
4、钟主编《人性人格人生—现当代心理学视野的理论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教学重点:积极心理学起源、积极心理学理念,健康人格理论模式教学形式和方法:采用班级上课制下的师生互动、讲解讲演、相互问答、自学讨论等形式方法。教学时间和安排:共计安排3学时,每学时一节。第一节自学讨论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第二节相互问答幸福与人格并讲解讲演幸福与人格理论;第三节师生互动健康人格模型和特征。教学过程与具体内容:第一节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一、积极心理学简介幸福的奥秘是什么?现代人为什么经常不快乐?怎样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怎样走进一个
5、洋溢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的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状态?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相信你在了解了这一理论后,一定能超越自身的不快乐、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6、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当然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如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
7、爱。两个世纪以来,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这种以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模式,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的学科。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
8、,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对现在),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