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22939
大小:578.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27
《历史专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歷史專題研究石硤尾大火研究目的公共房屋---是現在最多香港人居住的房屋種類,至今已有五十年的歷史。可能我們當中有很多人都是在公屋成長,甚或現在也是住在公屋。但我們可有想過為什麼會有公屋的出現?這份專題研究的目的便是在於認識導致公屋出現的導火線---「石硤尾大火」的來龍去脈。並且從各種史料之中,認識當時災民的生活情況,並且會探討一下大火前後災民的居住環境因著第一批公屋的出現會有何變化。第一部份﹕石硤尾大火星火燎原大火於何時發生?石硤尾大火是發生於五十年之前,即是一九五三年的十二月廿五日,也就是在普天同慶的聖誕節當晚,無數災民
2、的家園一夜之間化為灰燼。大火發生的經過十二月二十五日晚上九時二十五分,白田村眾安道一百二十四號二樓,有人燃點火水燈時不慎燒著棉胎,引起火警。火勢最初並不強烈,僅波及三十多間房屋;但後來強烈的北風陡起,令火燄迅速四處蔓延,未及十分鐘,大火已波及數百戶。十時正,火頭由白田村向東灣及正街蔓延,火高數十丈,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消防局長哥民以災情嚴重,立刻下令香港區兩架滅火車渡海,並召集所有後備消防人員前往災場協助灌救。十一時十分,整個白田村已被焚毀,不論是木造或石造的房屋,一概化為灰燼。四野一片頹垣敗瓦,但大火餘威未了,直至零晨二時
3、三十分火勢才得以控制。火勢一發不可收拾災情嚴重根據港督向英國政府的報告中提到,這場石硤尾大火,涉及三個木屋區,災場廣及41英畝,即相當於164,000平方公尺。大火歷時六個小時,燒毀萬間房屋,六萬人頓成災民,無家可歸。節錄自港督向英政府的報告第二部份﹕災後重建房屋發展新一頁石硤尾大火之後,廣大的木屋區變為一片廢墟,災民流離失所,極需要解決他們住屋的問題。因此,香港政府打破了她一貫的不干預政策,在災區原地興建了一批七層高的大廈,稱為徙置大廈,這些大廈的單位面積只有百多呎。環境十分擠迫,每到夜晚,甚至可見走廊放滿帆布床,有如一
4、個長蛇陣。至於徙廈的天台,則開闢作小學、社區中心等設施。這些就是香港的第一批公共房屋。完全是為了應付災民的需要而建的。大火過後一片頹垣敗瓦大批災民等待救濟和安置石硤尾村—現在仍存留的最早期公屋石硤尾村是香港第一個徙置式的公共房屋,樓高六至七層,從高處望去,樓宇像英文字母H,中央部份是公共浴室,而二端就是租住單位,所有租住單位的入口均由長長的走廊連接,走廊通道看來也是像一個H字。此外,部份分隔二個單位的牆壁高處,設有長方形小孔,是作為通風之用。所有租住單位均沒有廚房設備,居民煮食需在大門外的走廊空間;而每個面積僅一百餘呎多的
5、單位,租戶當然要共用浴室;所以,此等徙置區的居住環境是很擠迫的。石硤尾村的H型徙置區,由規劃、打樁至樓宇建成,只需半年時間;加上此等建築又是屬於緊急的設施,質素和室內設備當然較為簡陋!每幢H型徙置區樓宇的頂層,均設有學校和操場,這正是「七層徙置區」的標記;雖然用現在的眼光去看這些徙置區是十分擠迫,但若我們用當時人的眼光去看,這些徙置區比起原先的木屋環境已經算得上是好的了。結語一場大火災,成為了香港房屋政策的轉捩點,而公共房屋的興建,亦的確造福了不少香港市民。當然這五十年來公屋的角色不斷改變,由最初為了安置災民到後來為低收入
6、人士提供安樂窩。而其實公屋的出現亦有著它自己歷史角色,正正是見證著香港社會的變遷及發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