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学科史回眸(三)

文艺心理学》学科史回眸(三)

ID:40210523

大小:366.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7-26

文艺心理学》学科史回眸(三)_第1页
文艺心理学》学科史回眸(三)_第2页
文艺心理学》学科史回眸(三)_第3页
文艺心理学》学科史回眸(三)_第4页
文艺心理学》学科史回眸(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艺心理学》学科史回眸(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讲文艺心理学的学科史回眸 (三)07本中文班本讲主要教学内容一、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一、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1、基本概况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发端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与发展。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作“完形心理学”。它是一种反对元素分析,强调整体组织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惠太海默、柯勒、考夫卡、阿恩海姆等人。2、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强调整体组织的重要性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注意:格式塔心理学重视知觉研究,迄今它所涉及的艺术对象

2、多为视觉或听觉艺术,很少谈及文学活动与文学作品。3、格式塔文艺心理学的主要观点A、整体组织原则B、简化原则C、“异质同构”学说A、整体组织原则a、内涵: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是一种整体的把握,知觉不是感觉诸要素的总和,当感觉元素聚合在一起时,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如,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主要有两个论点:一是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强调整体的重要性,结构性和统一性,认为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对部分起着统辖和制约的作用。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不是部分与部分的简单相加。这是格式塔心理学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论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3、,假如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或统一结构,就永远也不能创造和欣赏艺术作品。——阿恩海姆b、在文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从文学创作层面来看,强调作家创作的整体构思。文学作品并不是文字符号的简单聚合,而是按一定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结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所传达的意义,远远大于单个文字本身。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从文学作品层面来看,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改动任何部分都会影响它的性质,破坏它的完美和统一。(“优格式塔”)从欣赏和批评的层面来看,欣赏和评析文艺作品时,应

4、该着眼于对作品审美特质的整体把握。注意:能否从整体上把握艺术作品,同一个人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专业水平有密切关系。“一个水平有限的观者所能把握的可能仅仅是舞蹈演员表演中做出的单个动作;如果他的悟性高一些,他就能理解一个完整的段落,而一个专家就能同时领会整个作品。”——阿恩海姆B、简化原则a、内涵:在特定条件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视知觉倾向于把任何刺激式样以一种尽可能简单的结构组织起来。简化是指事物的结构特征。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每一种心理活动领域都趋向于一种最简单、最平衡和最规则的组织状态。b、在文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艺术作品总是要传达一定意

5、义,而且意义越深邃、越丰富越好。就表现形式而言,艺术作品的形式不仅要求简洁、单纯,而且要求纷繁多样。c、小结:艺术简化的实质在于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统一的结构中。这意味着艺术简化是意义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和结构的统一性三者的完美结合,在丰富多样中体现出统一性。多样统一是艺术审美的最高标准。C、“异质同构”学说a、内涵宇宙万物都可以用力的结构来解释,不仅物理世界中充满着力的结构,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同样也存在着力的结构。当人的精神世界中包含的力的式样与外在物理世界中存在的力的式样,在结构上具有相似的对应性时,人就会对事物产生审美反

6、应。b、在文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文艺创作中主客体的情感关系(“意象”)情感表现与文学语言情与景、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辩证评析: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派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关键问题作出了系统而独特的阐释,如对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问题提出的“异质同构”学说,突破了传统文论偏重于现象的描述而缺少原因探讨的局限。但它并没有甚至有意回避了对文艺的社会内涵、历史内涵、民族内涵的研究,在对大脑力场的作用描述上,还带有猜想的色彩,尤其在许多现象方面还无法作出正确的解释。这些都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缺陷与不足。陆机《文赋》中: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

7、秋,喜柔条于芳春。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中: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对心物之间的辨证关系作了分析:“是以诗人感物,连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新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中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之后的“第三种力量”或“第三思潮”。其思想核心是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其中,马斯洛的影响更大,被尊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代表性著作有:《动机与人格》、

8、《存在心理学探索》等。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动机层次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及作为这些思想理论基础的人性观与价值观。★马斯洛的动机理论A、内涵:马斯洛将人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