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条例试题

信访条例试题

ID:40192463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25

信访条例试题_第1页
信访条例试题_第2页
信访条例试题_第3页
信访条例试题_第4页
信访条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访条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将()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A:信访人B:别人C:他人2.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或者制止。A:罚款B:教育C:警告、训诫3.贯彻《信访条例》是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保护信访人的(),维护()。A:密切联系合法权益治安秩序B:血肉联系根本利益社会秩序C:密切联系合法权益信访秩序4.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做好(),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

2、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A:各项工作B:群众工作C:信访工作5.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为信访人采用本条例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A:畅通信访渠道提供便利条件B:畅通信息渠道提供便利条件C:设立信访渠道给予反对答复6.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A:书信、电子邮件、走访、传真B:走访、书信、电子邮件、传真C:书信、电子邮件、传真

3、、电话、走访7.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A:属地管理B:归口管理C:共同管理8.《信访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信访人。打击报复信访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A:打击报复B:无端指责C:置之不理9.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或者对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以及保护()有贡献的,由有关行政机关或者单位给予奖励。A:社会公共利益B:集体利益C:群众利益10.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

4、府工作部门应当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从()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A:思想上B:源头上C:行动上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通过联席会议、建立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信访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和纠纷。A:及时化解矛盾B:及时纠正错误C:及时指导工作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访人的原则,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具体负责信访工作。A:可以确定B:应当设立C:可以设立1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

5、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A:信访工作绩效B:日常工作成绩C:信访工作政绩14.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A:向有关人员公布B:向社会公布C:向广大群众公布15.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其()或者网站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信访事项的处理

6、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A:办公场所B:公共场所C:信访接待场所16.()及其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A:各级人民政府B:地方人民政府C: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1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负责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可以就信访人反映()到()与信访人面谈沟通。A:突出的问题指定地点B:突出的问题信访人居住地C:所有问题接待场所18.国家信访工作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访信

7、息系统,为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A:在当地B:在居住地C:在户口所在地19.信访工作机构应当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A:共同关注B:共同参与C:互相帮助20.信访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的()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

8、,或者不服上述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A:职务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