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18438
大小:774.50 KB
页数:86页
时间:2019-07-21
《《食物因素与健康》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食物因素与健康预防医学教研室牟素华主要内容:△第一节合理营养△第二节人群营养状况评价△第三节常见营养失衡所致疾病及其预防第四节临床营养△第五节合理膳食指导△第六节食品卫生与食物中毒营养评价的对象:个体:健康人、病人群体:团体、社区营养评价的目的:1.了解被调查者的营养问题2.为改善营养提供科学的依据3.协助治疗第二节人群营养状况的评价调查期间进食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反映调查期间的营养素摄入情况。常用方法:回顾法、称重法、记帐法、化学分析法。身体测量,与营养有关疾病的症状与体征检查。反映长期营养状况。一、膳食调查(dietarysurvey):二、体格检查(一)身体测量的
2、评价指标1.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10%正常,高于10%~20%超重,20%以上肥胖。2.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成人18.5~23.99正常,24.00~27.99超重,≥28肥胖。3.皮褶厚度(三头肌)成人男性12.5mm,女性16.5mm,>90%正常。4.上臂肌围上臂肌围(cm)=上臂围(m)-3.14×三头肌皮褶厚度(mc)正常值男性25.3cm,女性23.2cm。5.腹部脂肪腰围成人男性不超过85cm,女性不超过80cm。(二)营养性疾病检查1.消瘦发育不良:2.贫血:3.皮肤改变:4.眼损伤:5.口
3、损伤:6.骨损伤:7.神经损伤:8.循环系统受损:9.其他:三、实验室检查监测血和尿中营养素含量、代谢物水平、相关酶水平和生理功能指标。实验室检查可验证膳食调查的结果。四、营养状况评价膳食调查结果说明调查期内食物和营养素摄入情况;体格检查说明较长时期内的营养状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反应近期的营养状况;血中营养素水平代表体内的循环量、可利用的储备量,不到一定的耗竭程度血中水平不出现明显改变。第三节常见营养失调所致疾病及其预防营养失调营养不足营养缺乏营养过剩营养不足与缺乏的原因: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的烹调方式粮食精加工社会因素原发性继发性营养缺乏消化吸收不良体内利用发生障碍机体
4、需要量增加或排泄增加常见营养性疾病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维生素D和钙缺乏的疾病缺铁性贫血单纯性肥胖VitA中毒一、心血管疾病(一)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营养素l.脂类脂肪摄入总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磷脂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2.能量和碳水化合物过多的能量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组织,从而使血浆甘油三酯升高。3.蛋白质高动物性蛋白(如酪蛋白)膳食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4.无机盐镁对心肌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有重要作用,还能改善脂质代谢,并有抗凝血功能,缺镁易发生血管硬化和心肌损害。5.维生素维生素C、E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6.其他少量饮酒
5、可增加血HDL水平,茶叶中的茶多酚、大蒜和洋葱有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和提高HDL的作用。(二)心血管疾病的营养防治原则1.控制总能量摄人,保持理想体重2.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3.提高植物性蛋白的摄入,少吃甜食4.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6.饮食清淡,少盐和少饮酒7.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植物化学物质(phytochemicals)具有促进心血管健康作用,鼓励多吃富含植物化学物质的食物,如洋葱、香菇等。五、代谢性疾病(一)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紊乱疾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硬化性心脏病及
6、脑血管疾患,糖尿病性肾病、神经系统病变、眼部病变等多种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位常见多发病。1.与糖尿病有关的营养素1)能量过剩2)碳水化合物过剩3)脂肪过剩4)蛋白质过剩5)无机盐和维生素维生素C、三价铬有预防糖尿病的作用。2.糖尿病的营养防治原则日常膳食中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膳食,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在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避免能量过剩造成肥胖,尤其是小儿肥胖。1)能量:能量摄入以维持或略低于理体重为宜。2)碳水化合物:合理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摄人量,使占总能量的50%~60%为宜,糖尿病治疗膳食宜多用粗
7、粮和复合碳水化合物,若食用水果,应适当减少主食量。3)脂类:限制脂肪摄入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酸,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摄入。4)蛋白质:摄入量可与正常人接近,伴有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5)维生素:供给足够的维生素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原则之一。6)无机盐:在保证基本供给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钾、镁、钙、铬、锌等元素的供给。限制钠盐。7)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防治糖尿病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糖代谢,降血压、降血脂和防止便秘等。8)餐次:合理分配餐次,至少一日3餐,定时、定量,可按早、午、晚各占1/3,或1/5、2/5、2/5的能量比例分配。在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