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14998
大小:68.5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21
《常见皮肤病和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见皮肤病和治疗第一部分:真菌感染v真菌感染可分浅部(主要侵犯皮肤、毛发、和指甲/趾甲)和深部(主要侵犯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感染两类。v较常见的有:v体癣(钱癣)、股癣、手癣、足癣、甲癣等。一、体癣1、定义:体癣又名园癣或钱癣,好发于颜面、颈腰、腹、躯干及四肢等处。2、症状:原发丘疹或小水泡,逐渐向周围扩散、蔓延,中心炎症,减轻伴脱屑或色素沉着,边缘高于皮面,由丘疹和水泡连接融合成环状,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骚痒,剧烈挠抓可引起继发感染。二、股癣:1、定义:发病部位在腹股沟、大腿内侧、阴囊、会阴及肛门
2、周围。2、症状:患处皮肤发红、发痒。由于不段挠抓和反复发作,局部皮肤变厚、粗糙。三、体癣和股癣的治疗1、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复方酮康唑软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芙特抒),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苯苄唑凝胶,柳烯酸溶液喷雾剂(施芙洛)等。2、口服抗真菌药可选用:里素劳(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3、辅助治疗:转移因子口服液、天然维生素C或多种维生素。四、手癣、足癣、甲癣1、症状:(1)、手癣:多呈鳞角化型表现,初期于掌心或二、三指尖端发生小水泡,泡液干后脱屑,范围日渐扩大,久之脱屑处皮肤
3、粗糙增厚。冬季干裂加剧疼痛。(2)、足癣是皮肤癣菌侵犯跖趾间表皮所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俗称“脚气”。依其皮损特征可分为水疱型,擦烂型,鳞屑角化型。(3)鳞屑角化型常见于足跟、足底及其侧边,角质层增厚,粗糙,脱屑,干裂,无汗,如树皮状。冬季发生皸裂疼痛。(4)擦烂型常见于4-5或3-4间趾间,角质层浸渍,发白,松离,剥脱后露出鲜红的糜烂蜂窝状基底,渗液多,有异臭、骚痒难忍。(5)水泡型常于趾间、足及其侧缘反复出现深在性水泡,不易破裂,明显骚痒,数日干涸、脱屑,骚痒随之缓解。2、手癣和足癣的治疗(1
4、)鳞屑角化型宜选用抗真菌的软膏和霜剂:复方酮康唑软膏(彼康王)、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芙特抒),尿素维E乳膏(2)擦烂型、水泡型可选用克霉唑溶液、盐酸特比萘芬溶液(倍佳)、复方土槿皮酊。五、灰指甲(甲癣)1、定义:是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病变,是一种发生于指(趾)甲及甲下的真菌病。2、真菌感染导致指甲结构改变,颜色改变,并且相互传染的一种真菌性皮肤病,导致指甲变形,增厚,容易脱落,分离,常有一个导致多个指甲被传染。3、治疗(1)、可选用亮甲,硝酸咪康唑乳膏。(2)、病变严重的可内服抗真菌药
5、:里素劳(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3)、手术治疗:拨除病甲,配合外用抗真菌制剂。六、皮炎1、定义:皮炎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皮肤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炎症,例如湿疹、皮肤过敏等。2、类型:皮炎有多种不同类型,如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剥脱性皮炎等。3、症状:局部皮肤发红、肿胀、骚痒、丘疹、水泡或增厚、干燥、脱屑、裂口。(一)、接触性皮炎1、病因:皮肤接触刺激物,如染发剂、洗涤剂、香水、植物、胶布等,引起的皮炎。2、部位:病变局限于接触刺激物的部位。3、长期接触刺激物会发展为慢性皮
6、炎。4、症状:通常会出现局部骚痒、红斑、丘疹、水泡等。5、治疗(1)、口服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液)、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盐酸苯海拉明片等,联合用维生素C(或天然维生素C)。(2)、联合中医治疗:宜清热、凉血、利湿、解毒,方药可选用:湿毒清片(诺鑫)、皮肤病血毒丸、乌蛇止痒丸、金蝉止痒颗粒,肤痒颗粒(3)、联合外治法: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软膏,如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二)、湿疹1、定义: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2、特点:为自
7、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3、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类似西医学的急性湿疹、耳周湿疹、阴囊湿疹、异位性皮炎及婴儿湿疹等。4、近年来,湿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均有关。5、症状体征:斑疹,丘疹,脓疱,瘙痒6、分类:(1)、急性湿疹:初起红斑水肿,然后出现密集性粟粒大小丘疹、丘泡疹或水泡,泡破后出现糜烂,好发于身体任何部位。(2)、慢
8、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粗糙、抓痕结痂,浸润肥厚,色素沉着,外周可有丘疹、丘疹泡散在。骚痒剧烈,遇热或晚间较重,易复发。7、治疗(1)、内服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口服液)、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盐酸苯海拉明片等,联合用维生素C(或天然维生素C)。(2)、联合中医治疗:宜清热、凉血、利湿、解毒,方药可选用:湿毒清片(诺鑫)、皮肤病血毒丸、乌蛇止痒丸、清热祛湿冲剂。(3)、联合外治法: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软膏,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