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075925
大小:192.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7-20
《《汉语语法概说》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 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学(一)语法1.语法的含义及其作用(1)语法的含义语法,是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的构造规律。西方传统语言学认为,语法包括两个大的方面:词法和句法。也正由于汉语的词的分类定性都必须依靠特定的句法环境来实现,所以,汉语语法有关词类问题的讨论总是要放到句法当中去进行,这样汉语的句法就比西方第一章 语法概说传统意义上的句法范围要宽一些。上述两点,正是汉语语法诸多不同于西方语言之处的亮点之一。(2)语法的作用a.从说和写的角度来看,语法规定着人们怎样用词造句。比如,汉语的“我看书”从排列的角度来看,可有六种顺序,我看书
2、书我看 我书看第一章 语法概说看我书 书看我看我书b.从听、读、写的角度来看,语法指示人们怎正确理解汉语的意义。如:①人类需要动物。 动物需要人类。②这本书看了三天。 这本书看了三天了。两个例子都说明语法规则对于句子语义内容的影响。第一章 语法概说2.语法的性质(1)概括性又叫做抽象性。“概括”、“抽象”都是和“具体”相对应的。比如:①不+A:~红 ~大 ~好 ~光荣 ~骄傲——[具体语言现象]——汉语的性质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不的修饰。——[抽象概括出语法规则]②*不+N:~茶杯~张三~电灯~语言——[具体语言现象]——汉语
3、的名词不受副词第一章 语法概说“不”的修饰。——[抽象概括出语法规则](2)稳固性稳固性,说的是不易变性。语法规则是一种语言当中最为基础的部分,通常只发生缓慢的变化,是不容易发生急剧变化的部分。比如,汉语的“主+动+宾”的顺序,自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形成,现在依然如此:①今日其来雨?②今天将要下雨吗?(3)民族性第一章 语法概说语法的民族性,是说语法规则因语言的民族性而体现出不同的特性。具体来说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3.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1)短语和句子的基本构造方式一致。汉语的短语和句子大都是由以下几种构造方式构造而成的:第一章 语法概说结构方
4、式短语句子主谓结构我写花红灯亮我写了。花红了。灯亮动宾结构学汉语写信吃饭来人!抓住他!请用饭。偏正结构大人高举我的书你的票!快跑!高点举!联合结构读写高大我和你你和她?《儿子、孙子和种子》中补结构抬高说清楚放好说清楚!干得非常非常好。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分析句子的方法和分析短语的方法基本一致。汉语句子的结构可以以短语为基础,弄清短语的结构模式,就可以基本上把握句子的结构模式。因为短语比句子简短,影响结构构造、分析的因素第一章 语法概说少。以此为基础,把握汉语句子的结构模式,可以收到以简驭繁的效果。(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
5、系。下边的图表反映了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第一章 语法概说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给人的启示是:我们不能光依靠词充当句子成分的情况来给汉语的词分类定性。(3)量词丰富汉语和西方语言相比,量词的发达、使用上的相对复杂性确实是一个特点。这当中,两个明显的特点是:a.汉语的名词必须通过量词的中介作用和名词发生结构上的联系。即:数词+量词+名词第一章 语法概说b.名词和量词的搭配是不自由的:特定的名词和特定的量词之间有一定的选择关系。一口人──*三口牛 三头牛──*一头羊在宏观上,不同语言的语法范畴种类不同。
6、比如,一些西方语言的名词有“性”的范畴,如“太阳”属于阳性,而“月亮”属于阴性,“上衣”属于阳性,而“裤子”则属于阴性等等,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些分属于阴性和阳性的名词在句子当中的语法表现是不同的。而对于这种现象,东方人或者具体说中国人就有些想不通,因为在汉语里,甚至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名词的第一章 语法概说“性”的概念是不存在的。在微观上,语法的民族性也是明显的。比如: 汉语的语序是:主+动+宾日语的语序是:主+宾+动(4)递归性所谓“递归性”原本是数学上的术语,说的是不同的运算过程可以重复使用同一个规则。移植到语言学上,指的是某种语法规
7、则在同一个句法结构体的构造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从而使这个结构体由短变长,由简到繁的第一章 语法概说现象。比如:桌子→木头桌子→一张木头桌子→我家的一张木头桌子……综上所述,概括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是语法的四大特性。汉语量词的这种选择性使之成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二)语法学1.语法学的含义语法学,是研究语法规则的科学。被简称为“语法”。第一章 语法概说其一,是语法规则本身。指的是客观存在于语言当中的语法规则,这是所谓“客观语法”。其二,研究语法规则的科学。指的是对于语法规则的研究,形成所谓的“专家语法”或“教学语法”。2.语法学
8、的种类(1)宏观研究方法。(2)研究对象的时限。(3)研究者的社会目的。(4)研究者的教育目的。(5)对象范围。第一章 语法概说(三)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