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033756
大小:15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18
《山东省曹县三桐中学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政治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山东省曹县三桐中学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政治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昭通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B.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立中国特色法治体系C.2014年11月10日,苏州相城荣获“中国曲艺之乡”D.2014年“双十一”光棍节淘宝总交易额达到创纪录的600多亿元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
2、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3.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从文化角度看,举办这次活动的原因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C.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影响个人成长国家发展D.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4.2014年沉淀了很多流行语,如:“土豪,我们
3、做朋友吧”“有钱就是任性”“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等。这些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令人产生共鸣的故事。这表明A.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如实反映 B.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要求C.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5.“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朝李静山这首《节令门·端阳》说明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②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
4、族文化的韵味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6.如右图所示,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可以由内而外,从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做起,直至最表层的物质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一定的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③文化推动企业发展④文化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7.中国侠客在中美两国电影中的形象如右图。形象设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B.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C.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和创造力D.艺术创作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制约8.“女汉子”原为外文用语,经过网络、报纸等媒
5、体的传播,现在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这一现象表明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泉和根本动力②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越突出③大众传媒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9.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②是文化传播
6、与发展的重要途径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④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0.“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1.2014年4月
7、18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在观众的一片期待声中拉开帷幕。一贯风格的解说词、熟悉的配乐、如行云流水的旁白与画面、浓浓的人文情怀,都让观众倍感亲切。相比上一季,“乡愁”成为本季着力渲染的主题,对此有观众直呼“触动灵魂”,口水和泪水齐飞。《舌尖上的中国2》足以“触动灵魂,让口水与泪水齐飞”,是因为①不同区域的餐饮文化蕴含着共同的人文情怀②中华餐饮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③现代传媒有力地促进了中西餐饮文化的传播④现代传媒极大地展现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12.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广东“围村”、陕西“窑洞
8、”、福建“土楼”等民居都与当地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是由各地千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