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科研方法》ppt课件

《医药科研方法》ppt课件

ID:40026322

大小:951.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7-17

《医药科研方法》ppt课件_第1页
《医药科研方法》ppt课件_第2页
《医药科研方法》ppt课件_第3页
《医药科研方法》ppt课件_第4页
《医药科研方法》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药科研方法》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医学科研方法科研诚信IntegrityinResearch2介绍短片2000年,日本考古学家藤村新一交代,在他的考古生涯中共伪造了42处考古遗迹,他的手法是“自己埋自己挖”。考古学者普遍认为,日本有关旧石器时代的研究将为之倒退20年,相关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也将为之修改。3434岁的舍恩生于德国,曾被认为是物理学界的希望之星,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加入贝尔实验室。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他在《科学》、《自然》等全球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十几篇论文,涉及的都是超导、分子电路和分子晶体等众多前沿领域。从美国哈佛大学到法国

2、原子能委员会,全世界一共有大约100个实验室也在从事类似研究,但两年多以来,舍恩的一些实验结果始终没有人能够重复。于是,在失望和气馁的同时,怀疑的声音也渐渐出现。2002年贝尔实验室公布,舍恩至少在16篇论文中造假,随后舍恩被解雇。舍恩的母校——德国康斯坦斯大学也宣布,取消1998年授予他的博士学位。2005年初《明镜周刊》和《卫报》披露,世界考古学界的泰斗、德国法兰克福大学人类学家普罗茨教授竟是一个捏造了多起惊人考古发现的超级骗子,事后一位考古学家无奈地说:“发生在4万年前到1万年前的人类发展史必须彻底重

3、写。”声名狼籍的普罗茨教授已经被法兰克福大学强制规劝“退休”。5哈佛大学博士、免疫学研究领域的世界级“金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副教授范·帕里耶斯,自2000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后,在《科学》等顶级刊物上发表了10多篇论文,被誉为“百年一遇的天才”。后被同事检举造假。在校方掌握证据后,当年35岁的帕里耶斯承认至少在一篇论文和数篇手稿中编造了数据,并在申请科研基金时杜撰了合作者姓名和数据。随后被校方正式开除。6启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科研不端行为确实存在;无论当事人的荣誉和地位有多高,科研不端行为终

4、将暴露;科研不端行为曝光的后果很严重,教训很深刻。7科研不端行为与失误/错误的区别学术研究是由人来做的,像人类其他行为一样,学术研究也会出现种种错误。这些错误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限于客观条件而产生的错误。这类错误难以避免,也难以觉察,只能随着科学的进步而逐步被揭示出来。犯错误的科研人员没有责任,不该受到谴责。二是由于马虎、疏忽而发生的失误。这类错误本来是可以避免的,犯错者是无心造成的,属于“诚实的失误”。犯错者应为其失误接受批评、承担责任,但属态度问题,没有违背学术道德。89国际公认的三大科研不端行为(F

5、FP)Fabrication捏造/虚构(无中生有)Falsification伪造/篡改(妙笔生花)Plagiarism剽窃/抄袭(移花接木)我国规定的科研不端行为科技部的定义:科研不端行为是指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包括: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以及其他科研不端行为。10我国规定的科研不端行为中科院的定义:科学不端行为是指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

6、作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包括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有意做出虚假的陈述;损害他人著作权,包括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科研不端行为的危害科研不端行为败坏学术界的声誉,阻碍科学进步。学术是为了求真,诚实也应是治学的最基本态度,学者也因之受到公众的敬仰,甚至被视为社会的良心。学

7、术不端行为的频发败坏了科学研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就必然会阻碍科学进步,因为科学研究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科研不端行为直接损害了公共利益。科研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使用国家资金,学术造假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金钱。有的学术造假和经济腐败相勾结,通过推销假产品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12科研不端行为的危害科研不端行为违反学术规范,在科研资源、学术地位方面造成不正当竞争。靠剽窃、捏造数据、捏造学术履历就能制造出学术成果、获得学术声誉、占据较高学术地位,从而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对同行的追求和研究造成误导,浪费了时间、资金和精

8、力。对科研人员本人而言,一旦曝光,往往意味着科研生命的终结——失业!为什么?科学家的不端行为在过去被归结为个人道德问题,现在日益增多的事例表明,那绝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与科学体制、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的。1415谁来发现和举报科研不端行为?竞争对手利益相关者同行同事期刊编辑民间打假人士(方舟子)/网站(新语丝)……为什么说科研不端行为不难被发现?2008年12月,我国“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问世,可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