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001331
大小:1.55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7-17
《“颂词”讲考方法示范,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颂词讲考◎时间: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三日一、如何颂词讲考二、如是学习之必要三、结合具体颂词说明讲考方法四、讲考的分类及评分标准。【本课提纲】(一)掌握科判1、准确了解此颂词所对应的科判,在全论中的位置(如同出租车司机和刚到城市的路人)2、分析上下科判的连接3、解释此科判【一如何颂词讲考】(二)解释颂词1、结合科判解释颂词,即此科判的含义在颂词中具体如何体现。2、(句释)逐字逐句的消文并解释法相名词。3、(总释)整个四句连进来进行总释。【一如何颂词讲考】(三)颂词分析以教证、理证、公案辨析颂词的难点、重点。(四)反观自心及自省此颂对我们的认知、修心、修行有何帮助。【一如何颂词
2、讲考】大家在讲考或者传讲任何一部法的时候首先字面上过关,其次解释总的意义,最后详细分析。——《中论讲记》【一如何颂词讲考】全知无垢光尊者有一部总义书,其中对解释论典有三个要求:第一是字面上解释,第二是总释,第三是详细辨析。无垢光尊者【一如何颂词讲考】一、如何颂词讲考二、如是学习之必要三、结合具体颂词说明讲考方法四、讲考的分类及评分标准。【本课提纲】(一)以智慧去理解佛法、修行佛法。【二如是学习之必要】清晰解释科判、颂词字面、长行文获得通达本论的智慧具足佛法义理的觉受对治烦恼引发胜解信(二)易于打开思路,抓住重点,树立正见。(三)不跑题、不偏题,不依于自己的分别念,丢开法
3、本乱讲乱发挥。【二如是学习之必要】讲任何经论乃至最细微的词句时一定不要离开原文的轨道。如果跟原文没有一点瓜葛,没有一点关系,这实在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否则,我就非常担心一些嘴巴稍微会说的道友,他把原文放在那里,原文的外、内、密意根本不懂,却在旁边讲得天花乱坠,其实也没有一点意义!——《中论讲记》【二如是学习之必要】【本课提纲】一、如何颂词讲考二、如是学习之必要三、结合具体颂词说明讲考方法四、讲考的分类及评分标准。【三结合具体颂词说明讲考方法】午一、总痛苦:旁生生处亦遭杀,捆绑殴打各种苦,弃离趋寂诸善法,相互啖食极难忍。说明出离染污品之理(略)厌离一切轮回之方法宣说痛苦巨大
4、之理当知轮回乃痛苦之自性旁生之苦一、分析科判旁生生处亦遭杀,因为头横着行走而称旁生。所生之住处旁生生处(整个旁生界)海居旁生、散居旁生空行、陆行、水行三种依昼夜,又可分昼行、夜行、昼夜行午一、总痛苦:只要属于旁生界的范畴二、颂词解释【三结合具体颂词说明讲考方法】旁生生处亦遭杀,捆绑殴打各种苦,弃离趋寂诸善法,相互啖食极难忍。旁生界总的痛苦有哪些?午一、总痛苦:1234饥渴寒热、疾病危害、孤独无助等无边痛苦(种类繁多)5①②③④⑦从苦果角度⑤从苦因角度⑥含苦因苦果67舍弃了趋入寂灭涅槃的解脱道善法(随解脱分善根——以大悲心、空性慧摄持)然仅受彼报,苦犹不得脱,因受恶报时,
5、复生余多罪。——《入行论》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造弱肉强食的恶业极难忍受(痛苦程度)的异熟果或痛苦二、颂词解释旁生生处亦遭杀,捆绑殴打各种苦,弃离趋寂诸善法,相互啖食极难忍。午一、总痛苦:总释义:只要属于旁生界的范畴,就免不了要遭受他众的宰杀,用索链等束缚,用鞭子等抽打,还要遭受人非人残害的种种苦痛,舍弃了获得寂灭涅槃的解脱道善法的散居旁生等,均具有互相残食、极难忍受的异熟果或痛苦。二、颂词解释【三结合具体颂词说明讲考方法】三、展开分析苦果苦因遭杀、捆绑、殴打、互相啖食从住所、身体、痛苦等方面了知总的痛苦【三结合具体颂词说明讲考方法】结合教证、理证或公案详细分析旁生
6、的总的痛苦及其必要。三、展开分析结合教证、理证或公案详细分析旁生的总的痛苦及其必要。舍离了善法同时还造恶因《大宝积经》:傍生趣者无量无边,作无义行,无福行,无法行,无善行,无淳质行。【三结合具体颂词说明讲考方法】苦果苦因三、展开分析结合教证、理证或公案详细分析旁生的总的痛苦及其必要。【三结合具体颂词说明讲考方法】苦果苦因舍离了善法同时还造恶因《入中论》:堕落险处随他转后以何因从彼出三、展开分析必要:生出离心,因为轮回是苦的自性缘可怜众生生悲心精进修行善法同时断除恶业【三结合具体颂词说明讲考方法】结合教证、理证或公案详细分析旁生的总的痛苦及其必要。四、反观自心1、认知上的
7、改变:2、心态的改变——生悲心:3、行为的改变【三结合具体颂词说明讲考方法】旁生所感受的痛苦,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以前总以为“人吃动物天经地义”、“动物是上天赐给我们的食物”,自己的幸福始终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之上,这种想法和做法非常不合理。四、反观自心1、认知上的改变:2、心态的改变——生悲心:3、行为的改变【三结合具体颂词说明讲考方法】对众生生悲心、菩提心对轮回生厌离心行善断恶之心珍惜暇满人身之心《梵网经》云: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口言:汝是畜生,发菩提心。1、认知上的改变:2、心态的改变——生悲心:3、行为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