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65762
大小:9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16
《论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及其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及其形成摘要: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吸引凝聚和服务影响青年的重要手段和团的活动的重要内容。推动志愿服务形成社会功能,对于团的工作和活动产生社会功能具有重大意义。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可归纳为:社会动员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社会教化功能。促进志愿服务特别是青年志愿者行动形成社会功能关键在于:利用新媒体手段有效对接服务意愿和需求;培养志愿者骨干、培育志愿者组织;以弘扬志愿精神为核心推动志愿文化建设;促进重点项目形成社会功能并带动各项基本建设。关键词:志愿服务社会功能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交织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
2、更为艰巨和繁重,中央适时作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社会管理的核心将向以人文本转变、社会管理主体将向多元化转变、社会管理将向强调公共服务转变。新的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参与社会管理面临着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如何破解难题、化挑战为机遇,关键在于落实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团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精神,“找准社会需要、青年喜欢、团组织力所能及的结合点,长抓、狠抓、深抓,让更多团的工作和活动产生社会功能。”因为“只有形成社会功能,才能具有真正的社会影响力”。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化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机制和方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喜爱的生活时尚、精神时
3、尚和追求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各级团组织吸引凝聚和服务影响青年的重要手段和开展团的活动的重要内容。推动志愿服务特别是青年志愿者行动形成社会功能,对于团的工作和活动产生社会功能具有重大现实和战略意义。一、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功能,即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社会功能,应具有社会效用、持续发挥和不可或缺等特点。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性、奉献性(利用自己的时间和技能)、服务性(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而具备了政府、企业所无法企及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关怀,无论对参与者,还是受助者(个人或社会)都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应该看到,通过政治参与、促进经济发展,志愿服务也具有一定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本文主要从社会建设的
4、角度,将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归纳为四个方面:1.志愿服务的社会动员功能现代社会不同于传统社会,社会动员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开放的环境增加了人们的选择性,特别是在新技术的影响下,社会动员方式日趋多样化。志愿服务尊重和适应了青年和公众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特点,志愿精神的感召、服务他人的快乐以及其阶段性(或利用业余、零散时间)、自主选择、平等参与、不计报酬、力所能及等特征,使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独特的、低成本的并可以广泛使用的社会动员手段,成为动员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信仰的社会公众,共同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他们参与融入社会、扩展
5、社会资源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渠道。随着参与机制的不断健全,志愿服务可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也可以成为动员公众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的重要手段。青年志愿者行动启动以来,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应急救援、大型赛会、海外服务等领域,已动员4亿多人次的青年和其他公众为社会提供超过80亿小时的志愿服务,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3392万人。如,由共青团组织承担组织志愿者服务大型赛会,已成为当前我国各类大型活动的通行做法,400多万名青年志愿者参与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会,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也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风貌。又如
6、,“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四川各级团组织经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直接授权,负责组织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在省、市、县三级迅速建立了志愿服务指挥中心,及时发布志愿者招募公告,按照灾区需求,有力、有序、有效地派遣志愿者队伍参与抗震救灾,在抢险救援、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抚慰、物资转运等方面开展服务,累计接受志愿者报名118万余人,有组织派遣志愿者18万余人,开展志愿服务达178万余人次。社会动员功能是志愿服务其他社会功能的基础。2.志愿服务的社会保障功能广义的“社会保障”包括物质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三个层面,以及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主要内容。志愿服务主要在服务保障、精
7、神保障两个层面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展开。[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的社会竞争较为激烈,个人、团体以及利益集团相对独立,竞争必然产生更多的“弱势群体”。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公民普遍权利的保证,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弱者”或者没有能力完全满足他们生活和发展的所有需求。但兼顾困难群众的利益是社会进步成果共享、保持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以相互关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