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55399
大小:1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6
《【教学设计】《滥竽充数》(苏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滥竽充数》凤阳县燃灯中心小学魏杰◆教材分析《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南郭处士听说齐宣王喜欢听很多人一起吹竽,就混了进去,领取报酬。等宣王死后湣王继位,没想到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处士赶快逃走了。为什么呢?寓言中没有说,留下的是思考,这也正是引发学生思考、交流、感悟的核心问题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滥竽充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2、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2、,获得语言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2、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并且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情趣:1、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许多寓言故事,知道了寓言是用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教训,那你还记得哪些寓言故事呢?2、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为了奖励大家,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样竹制乐器,
3、你们想看吗?这种乐器叫做竽,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竽所发出的声音。好不好听呀?在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宣王,他也喜欢听别人吹竽。从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3、竽,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原三十六管,后减至二十三管,通高78厘米。竽斗、竽嘴木制,髹绛色漆。设二十二根管,系用直径约0.8厘米的竹管刮制而成,最长者78厘米、最短者14厘米。分前后两排插在竽斗上,每排十一根,用四至五道蔑箍加以固定。上端系一条绛色罗绮带为饰。前排一根长竽管上端插
4、有一个角质的“塞”。此竽管及其相邻一根长竽管下端都有两个按音孔,靠近两管内侧的竽斗上有两圆孔。后排两根长管也同此情形。参照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竽(明器)有二十二管,分前后两排。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连词划出生字。2、小组交流自己认为比较难记的生字词,并想办法记住。3、检查:三、品读中感悟寓意:1、了解故事大意,提出学习问题 请4个同学分别读四小节,想一想《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有什么疑问。2、四人一小组讨论问题。3、交流思考题: 问题1: 学生用书上的句子回答“他
5、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人多南郭先生不会吹,也不会发现。 问题2:(1)学生读课文,教师投影出示: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a学生边读边表演这句话。 b师引导:哪一个词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队伍里充数的?学生找出“装腔作势”。(2)齐读第二小节:(3)过渡: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被人发现,后来为什么要逃走呢? 4、揭示寓意。四、拓展延伸,深化寓意: 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不会吹竽,所以只好逃走,那后来怎样了呢?请你根据课文所表
6、达的寓意展开想像,课后将续写分享给大家。五、教师总结: 同学这节课不仅读懂了寓言故事,而且还知道了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混日子,要做有真才实学、有本领的人。◆教学反思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