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1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1

ID:39937433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5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1_第1页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1_第2页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1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下窑小学邬婉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此处可以知道: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何自动化。怎样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和积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生活中的积累,是积累语感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

2、:“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从叶老的这段话中,我们也感知到:生活经验与语感积累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为每一天的生活都会留下美好、愉快的回忆。热爱生活,才会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小学生的眼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的各种活动,更能积累语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组织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低段重在词语的积累,简单内容的事件的描述。中

3、段重在对事件过程的描述,且能抓住要点。在大量的活动中,建立词语与生活的联系。如:只要说到公鸡,学生会说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公鸡的特点,好斗的鸡、生活中的带着一群母鸡的公鸡,其特点各不相同。春天里欣赏的美丽景色,应该是那样的美丽;夏天里看到的是那样的充满无限的生机;秋天里感受到的是一片成熟的金色;冬天里出现的更能激发学生不同的遐想。这些生活的经验从哪里来呢?只有从生活中来到学生的美好的记忆。二、阅读中对美的欣赏,也能加深对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

4、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叶老提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就是强调抓住词语的理解和感悟。语文是以字词为载体,让学生在语言艺术的宝库中寻幽探胜,含英咀华,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去体会语言高手们怎样做到“意能称物,词能逮意”,领悟语言的神韵和妙境,养成对语言的强烈兴趣,磨砺敏锐的语感。我们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时,从课文的题目着手:让同学们猜一猜,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课文可能写了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什么用“飞夺”,而不用“走过、越过”?从学生的学习中,逐步知道,这“飞夺”突出了红军的急速

5、、神奇和通过这座桥的难度。每个学生的良好语感不是在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次的积累,达到良好的语感状态。著名的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就是这个方面的榜样。从学生的每一句话中,帮助他们实现良好的语感积累的过程。于永正老师说:“文如看山不喜平。”在一篇文章中蕴涵了作者的“情”、“理”和“法”,读者怎样把作者的观点变成影响学生的、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呢?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之法,叶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情,要在读中悟;理,要在读中悟;法也要在读中悟。但这个“悟”,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的体验,而不是老师的包办代替。这正是新语文观的要求。深思《语文课标》的内容,联系

6、实际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也可以这样说:给每个孩子一个金色的童年,给每一个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是为了把孩子教出灵性来,让他们玩出灵性来。这美好的记忆从哪些地方来呢?应该从大量的美文中来。在阅读大量文章的过程中实现语感的积累,实现语文知识的积累。关于大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规定:“小学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量达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量达100万字。六年中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达到400万字。”也就是说,小学语文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丰富的经验、丰富的积累和善于用脑子所产生的智慧。这就是学习所达到的灵性。   朗读中

7、,还要求背诵规定的篇目的诗文。从大量的语言实践里,体会言语中所蕴涵的东西,积累语感。在读中,要细系品味。叶老说:“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文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一句也不轻易放过,一个词儿也不随便对付,才能达到透彻地理解。所谓欣赏,是以透彻地理解为基础的,理解不透彻,即使多少能欣赏点儿,总不免遗漏若干地方,没有把滋味辨出来。”这样的阅读过程,同样培养了学生的人生态度,又岂止是学习语言文字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