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37310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5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说课稿柳州市第三十中学陈全全一、说教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内容包括“肾”、“尿液的形成”、“尿液的排出”内容,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
2、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本节内容也能使学生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二、说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3.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 三、说教法与学法(一)学情分析31、心理和生理特征:从年龄特征来看,七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2、13岁,他们学习生物学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
3、学这门课充满兴趣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2、知识现状: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3、知识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特别是在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
4、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时,对于七年级的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借助视频,学生互助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二)教学方法分析1、自学导思法: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2、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直观的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将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引导到了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三、说教学过程:要突破这节内容的重难点,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措施,就是将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与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的形成过程内容密切联系。
5、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主线,以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为载体,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再根据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四、教学设计中体现的新理念31、在教法的设计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
6、己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主动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2、注重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节内容资料丰富,图片,模型,文字,视频等资料的结合,再结合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地观察图。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交流中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3、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组织上,特别是“尿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教师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巧设问题,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
7、性。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获得新知识,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也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授课中,联系实际生活的地方不多,没能很好的体现学科的价值,让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同度不高。这将是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改进的地方。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