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30276
大小:8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5
《由东坡词风浅谈苏轼人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东坡词风浅谈苏轼人生苏轼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生于北宋中期书香门第,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因从小耳闻目染,故品德、学识都相当好,从小就受父亲苏洵的影响,非常喜欢读书。他天资聪明,记忆力特别强,每看完一篇文章,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苏轼的成就惊人:在散文方面,他与北宋古文运动领导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方面,他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方面,他开创了豪放派,与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像
2、苏轼这样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作出巨大贡献的全能作家,在文学史上大概难以找到第二人。再加上他精于书法,被尊为“宋四家”之首,又擅长绘画,后人称其诗、词、文、书法、绘画“五绝”,真乃千古一人。苏轼一生经历坎坷,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
3、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苏轼起伏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深入到各阶层,创作了许多文学著作,在当时享有盛名:“其为文章,才落笔,四海已皆传诵,下至闾巷田里,外及夷狄,莫不知名,其盛盖当时所未有”。早在青少年时代,聪颖好学的苏轼便“奋厉有当世志”,具有报国安民的雄心。苏轼的后半生一直处于新党与旧党斗争的夹缝之中,几起几落,饱经忧患。虽然他任地方官时有所作为,但却远远没能实现其富国强兵的抱负。晚年的他,更是境况凄凉,令人悲叹。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
4、作家之一,苏轼尽管有失望,有牢骚,有悲愤,却始终在追求着人生的价值和自我的价值。这都取决于他那高尚正直的人格,忧国忧民的精神,乐观开朗的胸襟,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而这一切,都倾注在了他终身不懈的文学创作活动之中。普列汉诺夫说:“一个艺术家如果看不到当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那么,他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实质的内在价值就会大大的降低。”民族斗争是宋代主要的社会问题,在词史上,苏轼较早把民族矛盾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题材,增强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江城子·密州出猎》:-4-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5、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的上片写出猎的盛况,下片抒报国的豪情,“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尤为形象传神,令人振奋。苏轼他关心民生疾苦,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在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是儒家的孔孟之道。而东坡词所作的人生思考超出凡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汲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积极因素。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特别是庄子的齐物论,又使他淡泊名利,在逆境中也显得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
6、对审美的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企图达到对人生功利境界的超越: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身处逆境,都是如此。他考进士所作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中心就是“仁政”治国,但苏轼比较重视客观实际。因此,他能够关心国家命运投身政治斗争,写下许多反映国计民生的优秀作品。苏轼在理想抱负没有得到实现的时候,借佛老思想来排解心中的苦闷,这虽有消极的一面,但能使苏轼遇事达观,超脱,心胸旷放开阔。他不管受到多么沉重的打击,面临多么险恶的环境,都没有被压得抬不起头,《定风波》词形象地体现了这种旷达胸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枝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
7、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突然而来的风雨袭击下,苏轼追遥自得,安之若泰,果然微寒驱散了醉意,前时迎来了日光。他在旅途上如此,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不也是这样坦然自处的吗?这种旷达胸怀,简直可以傲视一切磨难艰危,而达到谈笑生死、履险如夷的境地。正因为苏轼具有这么一股不畏“风雨”的精神,所以他不甘受困厄摆布。他见到黄州的兰溪竟是从东向西的,便高兴地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体将白发唱黄鸡”。它否定了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戏》诗中所表现的黄鸡催晓,白日催年,徒自伤老的
8、悲叹,抒发了他对所谓命运发出的抗争,表现出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苏轼经过仕途奔波以后,思想感情逐渐接近了陶渊明。《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就把他的东坡雪堂比作陶渊明的斜川,认为只有他和陶潜能做到梦中清楚,醉中清醒。但他毕竟没有陶潜清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