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史文化对后世影响

巫史文化对后世影响

ID:39923712

大小:9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5

巫史文化对后世影响_第1页
巫史文化对后世影响_第2页
巫史文化对后世影响_第3页
巫史文化对后世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巫史文化对后世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巫史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由此产生的巫史文化广泛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及文化活动等方面,涉及的领域很广,对后世中华民族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巫文化下的中国古代政治 巫文化浸透了中国古代政治,这在殷商时期表现得尤其明显,“天命玄乌,降而生商”⑴的说法就是一大标记。那是一个巫术统治的世界,风云变幻、年景丰歉、战争胜负、治乱兴衰,乃至修筑城垣、任免官吏,都要以占卜的结果而定,非卜不动,非卜不言,国家大事概凭卜噬决断。在人们的观念中,主宰一切的“上帝”是“天”的化身,而王是遵照“天意”来统治

2、人间,任何人不能违反“天意”。巫在当时是一种重要政治势力,以巫、祝、宗、卜、史分管各项政务,构成一个庞大的“巫政合一”的官僚机构。  “国之大事,祀与戎”⑵,这是巫文化渗透政活的表现,把祭祀当作国家的头等大事。自殷周以来,把王室先祖与“上帝”和“天”联系起来,祭天和祭宗庙便至关重要,为了“社稷”安稳,得上天保祐,托祖宗之福,祭祀自然是“国之大事”。所谓“社稷”,就是指土地神和谷神,祭社稷无非是指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巩固封建国家的基础。秦始皇统一中国,“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⑶,意在祭天。 明清两代大兴坛祀,在北京设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于是全国

3、各地皆建社稷坛、风雨坛、山川坛、先农坛、厉坛和城隍庙,作法事成了官方行为。清朝建立后,更是把萨满祭祀搬进宫廷。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使巫文化的负面在为扩张,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并通过政权自上而下加以贯彻,形成制度,广为传播,致使巫文化以弘扬之势长期在封建社会中延续。二、巫文化中产生的文字---甲骨文直接导源于巫文化的甲骨文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而且确定了汉字的基本模式和发展方向,开创了中国的文明史,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10余万片,记录了5000多个单字,其内容主要是卜筮,反映了当时政

4、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活动,而这些类似档案资料的原始记录,都出自巫师之手,是地地道道的巫文化。甲骨文大部分是象形字,它由早先的刻划符号演变而来,以象形为基础逐渐形成了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书”,汉字的造字方法基本上沿着这条道路发展。甲骨文开创了方块汉字,逐渐形成形、声、意三位一体的文字。三、巫文化下的古代天文学古天文学,它实际上是从巫师的占星术开始的,殷商时期主要是由巫、卜掌管,以此确立了中国天文学一直为官方职掌的管理体制。观察天象是巫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因为在邈远的古代,日月交替、月亮圆缺、星移斗转、四时更迭等自然现象,都使古人感到神奇

5、莫测,一旦出现异常,人们就会大为惊恐,所以巫师必须随时观察天象以吉凶。在甲骨文中保存了中国最古老的天象记录,包括日食、月食、岁星、大火星、慧星的出现,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有天象记录最早的国家。以“二十八宿”为天体座标、以观测日、月为重点的中国古天文学,是占星术的进一步发展,大量观察记录使它成为一门独树一帜的天文科学,但由于它脱胎于巫术,长期以披着神秘的外衣,局限了它的发展。在天象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物候,创造了中国古老的历法《夏小正》和《月令》,以天象和物候制定的历法,为“农历”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由于中国特别注重观察日月的运行,而导致阴阳合历的出现,而干支记日法也

6、是是巫师们发明的。四、巫文化中的医学早先的医和药都是杂揉在巫术中的。在当时人们的幼稚观念中,人有病是鬼神作祟,所以,巫师在为人治病时,首先必须逐魔,而看病施药也是一种手段,在解除了人们恐惧心理之后,精神状态恢复,用药自然有效,此即所谓“巫医并治,神药两解”。中医的理论基础,不外乎“阴阳大化”、“五行生克”,追根溯源,皆出自《易经》,故有“医《易》同源”之说,它们都出自古老的巫文化。中药以植物药为主,辅以动物药,这是原始人从饮食中得来的经验,经过不断尝试,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可以治病,此即所谓“神农氏尝百草”,而最先掌握并记录这些知识的就是巫医,以后便

7、形成了《神农本草经》。中医的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是一种直观的体验,这也是巫师的专长,《黄帝内经》把风、寒、暑、燥、火、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心情不畅等病因都归结为“邪气”,在某种意义上还带有巫医的痕迹。尽管中医在后来有了很大发展,独立成为一门科学,但它发轫于巫文化是不容置疑的。五、巫文化下的道教形成与发展鲁迅说:“中国的根柢在道教”,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包含了中国的民俗信仰、宗教哲学、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不了解道教,就不可能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道教的诞生,以五斗米道、太平道的出现为标志,产生于东汉末年。考其渊源

8、,它虽然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家哲学为核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