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12207
大小:5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4
《教学案例-薛佩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工厂选址情景式教学案例【案例背景】发展与环境问题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孪生兄弟”,却又相互对立。要发展就可能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但是我们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停止发展。如何才能既谋求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减轻污染呢,这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新课程反对被动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落实知识时候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或游戏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
2、地建构知识,形成语文思维模型。应该说通过自己主动参与所获得的知识是牢固的,有的将终身难忘。【案例描述】化工厂选址在讲授这节课的开始我先创设情境如下:华北某地有丰富的地下钾盐资源,该地为发展地方经济,解决劳动就业,决定建一个化工厂,那么工厂建在哪里比较合适?请看地图如图1。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条自西向东的河流,一条横穿南北的公路,居民区城镇位于公路与河流交汇处,东南部有丘陵分布。提出问题:在图中A、B、C和D哪处建厂才能既满足生产的需要又最大限度降低其负面影响?自主学习:在这一环节里,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进行学习,组内相互讨
3、论,分工合作。为确保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我及时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教师引出问题:大家对化工厂有哪些认识?学生通过讨论,能认识到化工厂会污染空气、水源,但是也能带动地方经济,扩大劳动就业。得出结论——在该地建化工厂是有必要的。教师继续引出问题:在哪里建厂合适呢?学生在这一环节里显得特别活跃,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各小组得到了自己的答案,并指派一个发言人陈述小组的观点。其中,有的小组选在A地建厂,理由是工人来源最重要,A地靠近居民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的小组选C地,他们认为建厂要占用土地,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少,不
4、宜把厂建在耕地上,最好建在丘陵地区;也有的小组选择B或D,他们认为这两地离城区相对较远,污染较小,靠近河流工业用水方便,靠近公路交通便利。我对各组的观点给予肯定,认为他们所选择的主要参考因素都是影响工厂布局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指出建厂要考虑全面,抓住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补充要素,让学生再三比较选择,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培养探究能力。补充要素:·考虑季风因素及对大气的污染:·工厂沿交通线分布与占用耕地;·工厂附近劳动力布局与环境污染。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提供了“地理频道(www.dipd.com)”和“中国地理教育网地理频道
5、(www.cbe21.corn/subject/geography)”等参考网站。结合以上问题要求各组分析A、B、C、D点的优劣,并最终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前面结论的发展和升华,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其中一组的展示:通过分析,该小组认为应选择在B地建厂。理由是: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对城市污染小。至于占用耕地这一不足,该组认为发展地方经济主要是要考虑经济效应和环境问题.其他如占用耕地问题相对次要一些。我首先肯定了学生们第二次小组活动的成果,对考虑问题全面的小组给予表扬,同时也表明自己的观点(同上面举例相同)。然
6、后把问题延伸,请学生考虑还有哪些自然因素和人文素会对布局有影响,最后总结影响布局的因素。【案例评析】我将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引导的环节。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本课学生行为占有率为56%,师生行为转换率为15%,都达到一定的水平,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使其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在本节课各个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如下:(1)教学设计:能以引起争论的问题开始,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对于学生
7、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能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2)教学过程:在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而又乐意去进行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3)教学方法: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分析有关的信息,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