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第3学时

第4课第3学时

ID:39908769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4

第4课第3学时_第1页
第4课第3学时_第2页
第4课第3学时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4课第3学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第3学时一、学习目标1.赏析文中烛之武、郑伯的说话艺术。2.体会本文的叙事艺术。二、学法指导1.思考问题读(看自测题中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一遍,并用笔批注)2.比较初中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本文说话艺术的相似性,总结说话艺术。三、知识链接1、语言描写体现着一个人的对外的能力和智慧,口语交际时要讲究说辩艺术,要学会——知己知彼,以退为进,利诱对方,推知心理,不卑不亢,委婉曲折,层层推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方引证,推测未来,阐明利害等。2、伏笔照应——在叙事类作品中,一个事件要讲得

2、好离不开一些列手法的运用,伏笔照应是其中之一。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巧用伏笔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叙事类作品中巧用伏笔照应,不但有助于交代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给读者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使篇章结构曲折多变,文脉灵动,还有助于内容的表达和故事情节的合理展开。四、自测试题1.用原文分

3、条作答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并概括其说话策略?(课后习题一第2小题)如第一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承认错误,在心理上赢得对方的认可。第二步: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其中哪点最关键?(课后习题一第3小题)3.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烛之武、邹忌、郑伯等人都是说话艺术上的典范,揣摩他们的说话艺术,总结下我们和他人交流时应注意些什么?4.《左传》长于叙事,本文出自《左传》,请说出本文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小组交流讨论)五、生成问题1.2.六、当堂训练1.(20

4、10重庆)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学生坚持说:2.完成课后第三题3.根据课文内容将对联补充完整。(选作题)上联: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下联:七、知识清单1、复述说话艺术。2、牢记伏笔与照应的作用。八、日清反思第1册第4课第3学时《烛之武退秦师》答案四、自测试题1、抓住“利”字,告诫对方此时的处境,将“退秦”上升

5、到“匹夫有责”的高度。2、首先,开门见山“郑既知亡矣”,表明了态度,降低身份在心理上迎合了秦伯;接着提出“越国以鄙远”的难处和“邻之厚,君之薄也”的事实,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分心,动摇秦晋联盟的决心;再接着提出“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的建议,用利益诱惑秦伯与郑国结盟;最后摆出“君尝为晋君赐矣”“朝济而夕设版”的事实表明晋国的背叛失信,从而离间了秦晋关系,“阙秦以利晋”则是切中要害再次动摇、秦晋联盟的基础。“阙秦以利晋”最为关键。3、①注意双方的身份特点,要得体。②要注意揣摩对方的心理,符合对方需求。③要善于抓

6、住主要矛盾,循序渐进地展开话题。④说话时要委婉,从切身事实出发举例子讲道理,便于对方接受。4、①伏笔与照应的运用②详略得当③波澜起伏,张弛有度(详细讲解参照教参31页)六、当堂训练1、老师婉拒说:你的肩膀还很稚嫩,还是让我来担当自己的重任吧。    学生坚持说:你不磨练我稚嫩的肩膀,我以后怎么担当重任呢?3、下联: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