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下现代文复习卷

部编语文八下现代文复习卷

ID:39906097

大小:33.4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14

部编语文八下现代文复习卷_第1页
部编语文八下现代文复习卷_第2页
部编语文八下现代文复习卷_第3页
部编语文八下现代文复习卷_第4页
部编语文八下现代文复习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八下现代文复习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最后一次讲演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1、选文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摘出原句)答: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2、为了证明观点,闻一多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什么?(摘出原句)答“”“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如果将此句改为陈述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杀害李公仆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4、如果请你在演讲比赛中朗读《最后一次演讲》,你认为应该表现出这篇演讲

2、词的什么特色?答:“黑暗”指反动统治,“光明”指人民解放。1.这篇讲演开头两段,就暗杀李公朴先生事件,从哪几个方面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答: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足见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②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更见其卑劣无耻;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最是卑劣无耻。 2.在这篇讲演中,闻一多先生交替使用大量的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有效地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惰。指出下列句子各属于何种句式,并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①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②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

3、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③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④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⑤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⑥我们有力量打破这黑暗,争到光明!答:①②句是设问句,主要用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增强揭露敌人的语感。③⑤句是反问句。③句是说,(你们)杀死李先生没有任何道理。⑤句指出反动派必然覆灭的下场。这两句都是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内容,饱含激愤之情,语言强烈,斩钉截铁。④⑥句是感叹句。④句表现一种面对面地强烈揭露和谴责敌人罪行、短兵相接

4、的气氛,义正辞严的指斥。⑥句表现了讲演者对胜利前景的展望。3、他们制造恐怖,其实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这几个句子中人称由“他们”变为“你们”,请说说变换人称的作用。答:用“他们”是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及其实质,用“你们”是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转换人称表现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无比愤怒的感情4、下列对这篇讲演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DE ]A.这篇讲演,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暴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B.这篇讲演,表现了讲演者闻一多先生不畏

5、强暴、坚持正义、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C.这篇讲演,在用语的感情色彩上,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说到李公朴,语气热情,满怀崇敬;谈到人民,语气洋溢着激情;斥责敌人,语气严厉尖锐,充满蔑视。D.这篇讲演,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并与排比、反复、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更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讲演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感染力。E.讲演不断变换人称,有力地配合讲演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时,用“他们”;向听众揭露敌人罪行时,用“你”“你们”;鼓动人们团结战斗时,用“我们”。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节选) 但是

6、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答: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1、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答: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意思?、答: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例证法,道理论证。5.打点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6、你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到培养实验的精神?应有格物致

7、知的精神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作者读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的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的袖手旁观。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8、3、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