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学案

河中石兽学案

ID:39900568

大小:20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4

河中石兽学案_第1页
河中石兽学案_第2页
河中石兽学案_第3页
河中石兽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河中石兽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学案校训:自强不息课题《河中石兽》班级姓名主备人:王先洪审核人:审批人: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背诵文章。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教学重点: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品味文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道理。教学方法:回顾讲过的两篇文言文,熟悉积累的实词虚词的用法。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自主尝试1.走进纪昀及其作品。纪昀(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

2、观弈道人,清代文学家。直隶献县(河北献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份,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是中国的大文豪之一,文采超过他的人屈指可数。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二十一岁中秀才,三十一岁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代表著作《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是和《聊斋志异》一样有着重要影

3、响的文言小说集。由于纪昀当时特殊的身份,加之为人通达、学识渊博而诙谐,另外他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追录见闻、忆及即书”(《滦阳消夏录序》)的写实手法,所以艺术风格独特。《阅微草堂笔记》共24卷,约40万字。包括《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小说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从文人学士、妓女乞丐,到三教九流、花妖狐魅,几乎无所不包。书中有些怪异奇谲的故事,虽然充满了因果报应、祸福天定的迷信思想和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但也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清中叶的某

4、些人生实相,并触及到当时某些社会弊端,不仅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而且表现了一定的进步思想倾向。2.熟读课文两遍。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河干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木杮湮于沙上啮沙为坎穴转转不已溯流逆上可据理臆断欤4.解释加点的字临河干圮于河竟不可得棹数小舟曳铁钯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湮于沙上不亦颠乎啮沙为坎穴溯流逆上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可据理臆断欤二、互动探究1.检查自主尝试完成情况。2.自主疏通文意并质疑答疑。3.理清文章思路,探究下列问题。⑴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

5、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⑵填写下表,理清文章内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4–实践自然递进模式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学案校训:自强不息寻找经过人物寻找的地点结果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

6、真知。 ⑶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⑷思考文章为何把讲学家当作嘲讽的对象。讲学家是一个虽一知半解但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的人。⑸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示例:遇到问题要具体

7、考虑,不能想当然。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如“拔苗助长”,那人只知道拔苗助小苗快长,却不知道违背生长规律。结果闹出了笑话。三、反馈检测1.翻译句子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②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③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赵括(人名,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人名,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

8、地也③,而括易言之④。使⑤赵⑥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人名,赵国名将),悉更约束,易置⑦军吏。秦将白起(人名,秦国将领)闻之,纵奇兵⑧,佯败走,而绝⑨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⑩之。(选自《史记》)【注释】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④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⑤使:假使。⑥赵:赵国。⑦易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