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830484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6
《河中石兽_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中石兽》学案1学习目标1.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2.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3.积累文言词语。学习重点1.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2.寻找石狮的不同方式及其理由、结果。3.对讲学家和老河兵的认识、评价。一、导入新课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的后两句是从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一定要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
2、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河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家作品作者介绍: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学问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巧解老
3、头子纪昀,身子很是肥硕,生平最畏暑热;做总裁时,在馆内校书,适值盛夏,炎酷异常,他便赤着膊圈了辫,危坐观书。巧逢乾隆帝踱入馆门,他不及披衣,忙钻入案下,用帷自蔽,不料已被乾隆帝瞧见,传旨馆中人照常办事,不必离座,馆中人一齐遵旨。乾隆帝便踱到纪昀座旁,静悄悄的坐着。纪昀伏了许久,汗流浃背,未免焦躁起来,听听馆中人寂静无声,就展开了帷,伸首问众人道:“老头子已去么?”语方脱口,转眼一瞧,座旁正坐着这位乾隆帝,这一惊正是不小。向着他道:“纪昀不得无礼。”纪昀此时只得出来穿好了衣,俯伏请罪。乾隆帝道:“别的罪总可原谅,你何故叫我
4、老头子?有说可生,无说即死。”众人听见这句上谕,都为纪昀捏一把汗。谁知纪昀却不慌不忙,从容奏道:“老头子三字,乃京中人对着皇帝的统称,并非臣敢臆造,容臣详奏。皇帝称万岁,岂不是老?皇帝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称子。这‘老头子’三字,从此流传了。”聪明绝顶。乾隆帝拈须笑悦。酒席的赌约清朝名士纪晓岚,有一天和朋友一起上街。走在街上,看见前面有一家小店,店里的老板娘正忙着。纪晓岚就和他的朋友打赌,“我会一句话让老板娘笑,再一句话让老板娘闹。”朋友们不相信,决定以一桌酒席为赌。只见纪晓岚走向小店,向店门前的看门狗
5、鞠了一躬,叫道“爹”,老板娘“噗”地一声乐了。纪晓岚转过身又冲老板娘叫了一声“娘”。顿时,老板娘勃然大怒,直骂纪晓岚。于是,纪晓岚赢得了一桌酒席。个个草包清朝时,大臣和坤贪婪成性。一次他新修了一座竹园,知道纪晓岚墨迹珍贵,便要他题个亭额。纪晓岚略加思索,挥笔在纸上写了“竹苞”两个大字。和坤赶快让工匠刻成匾额,悬挂在亭台上。一天,乾隆皇帝来游园子,见到亭台上“竹苞”的匾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和坤在一旁陪着笑,谁料皇帝说道:“好一个纪晓岚。这竹苞二字,拆开来不就是个个草包嘛!”作品介绍:《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狐鬼故事、奇
6、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三、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正音。视频跟读。全班齐读。2.梳理课文,翻译词语。四、内容理解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2.在这个找石兽的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谁找石兽?比较他们寻找石狮的位置、理由、考虑因素、结果和人物形象。寺僧:下流——以为顺流下矣——只注意到水流——无迹——考虑不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盲目行动讲学家:地中——(物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只注意到了石性和沙性——众服为确论(却没有找到)—
7、—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据理臆断老河兵:上流——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水流受阻产生的强大反冲力,将石兽身下的河沙掏空,石兽就会往前倒,经年累月如此,就将石兽神奇地“搬运”到上游上去了。)——将石性、沙性、水流等因素全面综合起来考虑——果得于数里外——有实际经验,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代表实事求是的作风。3.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
8、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实践出真知。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寺僧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5.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