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882760
大小:441.51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7-14
《社会工作中的认知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认知行为理论小组成员:侯文坤、陈重琳、卢方霞、陈守敏、陈晓、牛姗姗是什么出卖了我们的性格?是什么暴露了我们的隐私?是我们的行为是我们的言语是我们的一举一动……行为: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1.外显的习惯反应,包括开门锁、打网球、拉提琴、盖房子、与人说话、与人交往;2.内隐的习惯反应,包括条件反射所引引的腺体分泌、无声言语(即思维)、身体的定向或态度;3.外显的遗传反应,包括人的各种可以观察到的本能和情绪反应,例如抓握、打喷嚏、眨眼等;4.内隐的遗传反应,包括生理觉察所研究的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
2、的各种变化。行为主义理论一、三个发展阶段二、三种学习理论三、基本理论假设四、治疗方法和技术一、三个发展阶段早期行为主义阶段:(20c初~20c30y)代表人物:巴甫洛夫(1849~1936)华生(1878~1958)新行为主义阶段:(20c30y~20c50y)代表人物:斯金纳(1904~1990)新的新行为主义阶段(20c50y~)代表人物:班杜拉(1925~)二、三种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S-R)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R=f(s)社会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1)概念: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反射性条件作用,它以无条
3、件的反射为基础,与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S-R)(2)巴甫洛夫实验Pavlov'sexperiment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stimulus/US)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reflex/UR)条件刺激(Conditionedstimulus/CS)条件反射(Conditionedreflex/CR)(3)基本规律:①强化:伴随着条件刺激的呈现给予的无条件刺激使有机体形成条件反射。②消退:反之③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④分化:分化是对
4、特定刺激给予反应,而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1)概念: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作用,指有机体的某个行为会导致环境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有机体的继后行为。R=f(s)影响积极——继续行为影响消极——抑制行为(2)斯金纳实验Skinner'sexperiment(3)基本规律——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是最重要的自变量,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的作用,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个体任何自发性的反应如果能带来有效的结果,该反应就会因强化而获得保留。a、影响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刺激两
5、类给与 取 消需要性刺激(正性)正强化—(正性)行为加强(奖)消退——(正性)行为减弱或消失厌恶性刺激(负性)惩罚——(负性)行为减弱或消失负强化—(负性)行为加强b、强化物:凡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都可视为强化物。物质强化物:事物的需要性刺激糖果、食物、玩具和工资等社会强化物:言语上的褒奖点头、微笑和赞扬活动强化物:具体的社会活动旅行、游戏和野营社会学习理论(1)班杜拉实验第一阶段实验:甲乙两组儿童分别看一段录像片甲组儿童看的录像片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给大孩子一些糖果作为奖
6、励。乙组儿童看的录像片开始也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为了惩罚这个大孩子的不好的行为,打了他一顿看完录像片后,班杜拉把两组儿童一个个送进一间放着一些玩具娃娃的小屋里,结果发现,甲组儿童都会学着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娃娃,而乙组儿童却很少有人敢去打一下玩具娃娃。这一阶段的实验说明对榜样的奖励能使儿童表现出榜样的行为,对榜样的惩罚则使儿童避免榜样行为。第二阶段实验:鼓励两组儿童学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娃娃,谁学得象就给谁糖吃。结果两组儿童都争先恐后地使劲打玩具娃娃。(2)结论:人类的
7、许多复杂行为都是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的过程社会学习理论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注 保 动 动 意 持 作 机榜样示范 再 与之匹配的行为———
8、→过 过 现 过——————→程 程 过 程 程 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后的三种效应:a示范效应:观察模仿榜样的做法,获得新的行为。b抑制——去抑制效应:看到示范者的行为受到奖励,感到激励,多次表现出同类行为;看到示范者的行为受到处罚,压抑自己的同类行为。c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