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与诗歌的解读

诗歌意象与诗歌的解读

ID:39836670

大小:1.41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7-12

诗歌意象与诗歌的解读_第1页
诗歌意象与诗歌的解读_第2页
诗歌意象与诗歌的解读_第3页
诗歌意象与诗歌的解读_第4页
诗歌意象与诗歌的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意象与诗歌的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意象与诗歌的解读错误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或文化内涵。“象”,就是物象、形象。对于这种积淀着深厚文化内涵或作家个人感情的物象我们称之为“意象”。一、通过联想,抓住相似点,由物及情,由物至理。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的寓意的方法“月”的意象“月”的意象第一,从外在形态上来联想。月圆团圆无法团圆思乡怀人“月”的意象(1)游子思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

2、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月”的意象边关的将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想,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用这种情结,创造出了月与边塞苍茫悲壮的空间美。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2)边塞悲愁“月”的意象第二,从内在情绪上联想。残月人缺分离孤单寂寞、内心凄凉“月”的意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月”的意象今宵酒醒

3、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教材中学过:“月”的意象第三,从颜色上去联想。月光清澈静谧安宁内心平和,高尚情操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教材中学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第四,从时间意识去联想。明月之永恒时光的流逝个体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对历史的慨叹和追思“月”的意象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花秋

4、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教材中学过:“月”的意象第五,从空间意识去联想。月的藐远宏阔环境的空旷苍茫情感的苍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分析意象时注意要两点一、意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具体的诗篇中,诗人往往借助一系列的意象来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活图景,只有整体把握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颇。分析意象时注意要两点二、由于诗人的情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表达风格不同,再加上意象自身的多义性,鉴赏诗歌时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

5、仔细分辨、掌握分寸。万丈红泉落, 迢迢半紫氛。    奔飞下杂树, 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 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 空水共氤氲。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张九龄于唐玄宗时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是开元时代的名臣。他伫立于鄱阳湖口,主要是在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盛赞“灵山多秀色”,因而,其笔下的瀑布既高远又多彩,从万丈高空的重云之间洒落下来,在日光照射之下,成了“红泉”,冒出紫烟,灿如彩虹。诗人这时位望通显,于此诗中喷发出来的是雍容华贵之气。“谪仙”李白,狂放不羁,不愿阿谀逢迎,

6、自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生喜好游览名山,因而,他遥望庐山瀑布而吟诗,着眼于瀑布的云端飞泻,力猛气壮,无怪宋代大文豪苏轼针对徐凝的《庐山瀑布》诗④评述曰:“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景色相同,情趣相异“景”同而“意象”不同,意象对于解读诗歌的内容举足轻重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河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155-220),三国魏政

7、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二十岁举孝廉,历任洛阳北部尉、济南相等职。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渡之战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进位丞相。操“用人唯才”,广泛罗致人才,不仅“外建武功”,还“内修文学”,用自己的创作开创建安文学新风,他的诗风慷慨悲壮,苍劲雄浑,代表“建安风骨”特色。一幅色彩明丽(有日、月、山岛、茂草、丛树点缀其间)的画面.壮志豪情祖珽《观海》登高临巨壑,不知千万里。      云岛相连接,风潮无极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