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证明》检测试题讲评课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证明》检测试题讲评课教学设计

ID:39804476

大小:11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1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证明》检测试题讲评课教学设计_第1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证明》检测试题讲评课教学设计_第2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证明》检测试题讲评课教学设计_第3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证明》检测试题讲评课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证明》检测试题讲评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证明》检测试题讲评课教案执教:罗庆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复习巩固证明二、证明三的知识和内容;(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推理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题型,纠正典型的错误,形成推理能力;(3)通过对同类问题的变式训练以及综合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4)学会反思,善于通过考试中暴露的问题,纠偏、补差,强化应考技能.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思维动因的暴露”,通过自我反思与归纳,形成解答一类数学问题的经验;(2)总结提炼几何问题“四六步骤”思考方法,学会正逆向思考问题,形成思维的发散与优化;(3)尝试“先学后

2、教”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摆在寻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位置.3.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历用“四六步骤”分析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思考问题重技巧、重方法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言之有理,规范表达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1.重点:暴露并纠正错误思维,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2.难点:反思提炼,形成解决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先学后教,讲练结合.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成绩分析:(本次参考62人)分数段实际人数期望人数80—100分344260—79分272040—59分100—39分00最高分:95分(期望值:100

3、分)平均分:80分(期望值:85分)及格率:98.4%(期望值:100%)位  次12345得分率前五351412得分率后五618141715二、考点分类:知识板块全等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平行四边形题号11567119142816得分率0.980.760.160.870.910.960.650.950.920.95期望值1.000.850.900.801.001.000.801.000.800.90知识板块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综    合题号4131735101218得分率0.980.890.701.001.000.920.

4、980.43期望值1.000.800.801.001.001.000.850.60三、典型错误评析:(一)全等三角形问题:6题6.如图,△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CB边于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为()A.2  B.3  C.4 D.5(6题图)1.问:(1)出错的同学你是怎么想的?知道错在哪里吗?应该怎样纠正呢? (2)你还记得几何问题的分析方法吗?(四步:①条件问题上图;②条件问题转化;③选择思路试解;④梳理解答步骤)你能用“四六步骤”思考方法进行分析吗? (3)还有其他不同的

5、想法吗?2.反思:学会分解问题,学会观察图形.(二)角平分线问题:14题14.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CAB的平分线交BD于点E,交BC于点F.若OE=1,则CF=__________.1.问:(1)出错的同学你是怎么想的?知道错在哪里吗?应该怎样纠正呢? (2)你能用四六步骤进行分析吗? (3)你还有其他解法吗?2.反思:学会如何顺推条件上图(联想概念、性质及经验);求线段问题建立相等关系的方法:①从线上看:部分相加等于整体②从直角三角形角度看: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相等关系;分析过程中推出的结论必须上图.

6、3.变练:①9.如图,△ABC中,∠C=90°,AM平分∠CAB,CM=20cm,则点M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②若∠B=45°,则AB=________.(三)综合问题:18题ADHEBGFC18.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BD,在AB上截取BE,使BE=BC,过点B作于B,交CD于点F.连接CE,交BD于点H,交BF于点G.(1)求证:EH=CG;(2)已知AD=3,BG=2,求AB的长.1.问:(1)本题在思考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分析的?思路卡在了哪个环节?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2)

7、你能用四六步骤进行分析吗?(教师展示“四六步骤”思考方法分析图解)(3)你还有其它的解法吗?2.分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3.展示其中的一种规范解法:证明:(1)∵∴∵BF⊥AB于B∴∴∵EB=CB∴∴≌∴EH=CG(也可证明≌)(2)延长BF至点M使BM=BA,连接CM,∵DB=BC由(1)知∴≌∴AD=CM=3由(1)知≌∴BH=BG=2,∴∴∴∴∴,∴∴MG=MC=3∴BM=AB=54.反思:(1)分析问题策略:“四六步骤”;(2)解决求线段问题策略:①直接等量代换;②共线策略;③直角三角形角策略;④相似策略.5.变练:

8、如图,点P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连接CP并延长,交AD于E,交BA的延长线于F.(1)求证:∠DCP=∠DAP;(2)若AB=2,DP:PB=1:2,且PA⊥BF,求对角线BD的长.四、课时小结:(一)知识方面:1.学会分解问题,学会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