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

ID:39745460

大小:1.61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7-10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_第1页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_第2页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_第3页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_第4页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桥小脑角区解剖CPA位于桥脑与小脑之间,前壁为覆盖于岩骨和斜坡后面的后颅窝硬膜,后方上部为桥脑和小脑中脚的前面,后下部由小脑的二腹叶和小脑绒球构成。内侧--桥脑外面;前外侧--小脑前面(三角形蛛网膜下腔间隙、三叉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由脑干发出经此出颅)概述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多发生在脑外,极少数发生在脑内,桥小脑角区肿瘤占颅内肿瘤的6.0%~13%,按发生率依次是听神经瘤(60%—80%)、脑膜瘤(8%—10%)、表皮样囊肿(5%)、其他脑神经鞘瘤(2

2、%—5%)、血管性病变(2%—5%)、副神经节瘤(1%—2%)、室管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各占1%)、其他病变如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脂肪瘤、脑干及小脑星形细胞瘤、脊索瘤、转移瘤等少见,其发生率均不到1%。一、听神经瘤听神经瘤是颅神经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属于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8-10%,占桥脑小脑区肿瘤的80%。多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绝大多数为神经鞘瘤,起源于耳蜗神经少见。分为管内和管外型,开始多局限于内听道,以后沿神经向阻力较小的内听道及桥脑小脑角生长。好发于中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听神经

3、瘤多为单侧,偶可累及两侧,可与神经纤维瘤病或脑膜瘤并发。巨检为圆形或分叶状有包膜的肿块,边界清,其内常见囊变、脂肪变性、出血及坏死。听神经瘤CT表现CT:平扫时以内听道为中心,呈边界较清楚的等、低密度或混杂密度,较大者可发生囊变、坏死,少数可引起周边骨质的吸收、破坏;增强后多呈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囊变部分无强化。CT上内听道扩大最具特征性,为定性诊断的重要依据。听神经瘤MRI表现①肿瘤主体位于桥脑小脑角,与硬脑膜呈锐角相交,常有一蒂与内听道相连,为圆形或分叶状,多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常有囊变,

4、DWI上呈等低信号,以低信号为主。②患侧第Ⅶ、第Ⅷ神经束增粗并与肿瘤分界不清,两者信号一致,增强示两者相连并且强化相似,为听神经瘤较为特异性表现。③增强后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囊变部分无强化,囊壁呈环形强化。听神经瘤神经纤维瘤病脑膜瘤脑膜瘤起源于脑膜的帽状细胞,亦好发于桥脑小脑角区,占桥小脑角区肿瘤的8%—10%,多见于中年女性。CT平扫多呈椭圆形,以宽基底与岩骨相连,中心不在内听道,岩骨可有骨质增生或破坏,肿瘤为等或高密度,瘤内可见沙砾样钙化,坏死和囊变少见,增强后呈显著均匀强化。脑膜瘤CT脑膜瘤MRI平

5、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多伴有流空血管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一致显著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这一征象对诊断脑膜瘤很有帮助,但不是脑膜瘤特有征象,脑膜尾征的出现是肿瘤细胞浸润了增厚的硬脑膜所致。脑膜瘤三叉神经瘤三叉神经瘤①起源于中颅窝三叉神经半月节,②起源于后颅窝三叉神经根。生长部位有三:1、后颅窝三叉神经根(30%),2、中颅窝鞍旁三叉神经节(50%),3、哑铃状跨中后颅窝之间(20%)。三叉神经瘤一般中年起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最高发病年龄为38~4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临床

6、表现为三叉神经刺激或破坏症状,表现为患侧三叉神经痛,感觉减退,面部麻木,咀嚼肌萎缩,后颅窝肿瘤则呈现耳鸣,听力障碍,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出现咀嚼肌萎缩和瘤内脂肪变性为其特征性改变。影像学上三叉神经瘤呈哑铃状,跨颅脑中、后颅窝生长为特征性表现,影像特征与听神经瘤相似,但无第7、8对脑神经束增粗。三叉神经瘤三叉神经瘤面神经瘤面神经瘤表皮样囊肿(胆脂瘤)表皮样囊肿是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以中、后颅窝多见。好发年龄30~35岁,男性多于女性。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珍珠瘤,形态不规则,轮廓清晰,向邻

7、近脑池、脑沟蔓延,呈匍匐式生长,见缝就钻,可包绕血管及神经。CT密度主要取决于肿瘤内胆固醇与角化物含量以及出血钙化等情况。CT值常低于脑脊液,包膜可发生弧形或壳状钙化,无强化表皮样囊肿MRI表现特点: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界较清楚,沿蛛网膜下腔发展、蔓延,T1WI信号低而不均匀,内可见比脑脊液信号高的分隔,T2Wl呈高信号与脑脊液相仿,无强化,DWI上均为高信号,此为该病变的特征。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被包裹在蛛网腔内形成的袋状结构。根据病因,蛛网膜囊肿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先天性较少见,后

8、天性多由外伤、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引起的蛛网膜广泛粘连所致。CT平扫呈与脑脊液一样的低密度灶,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无瘤周水肿,脑组织可受压。MR上信号与脑脊液一样,增强后无强化。DWI上呈低信号。蛛网膜囊肿颈静脉球瘤颈静脉球瘤又称为化学感受器瘤,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肿瘤富含血管和血窦,可引起颈静脉孔的扩大,颈静脉嵴、颈静脉管的侵蚀破坏,肿瘤侵入颅后窝,常延伸到桥小脑角池处。肿瘤生长缓慢呈浸润性,边界较清晰。该肿瘤主要发生于耳蜗内,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