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

ID:39200847

大小:1.72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6-27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_第1页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_第2页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_第3页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_第4页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桥小脑角区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制作:无泪幽灵一、桥小脑角区解剖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Angle)位于桥脑和小脑之间,前壁为覆盖于岩骨和斜坡后面的后颅窝硬膜,后方上部为桥脑和小脑中脚的前面,后下部由小脑的二腹叶和小脑绒球构成。内侧——桥脑外面;前外侧——小脑前面(三角形蛛网膜下腔间隙、三叉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由脑干发出经此出颅)一、桥小脑角区解剖二、桥小脑角区肿瘤(一)听神经瘤(九)转移瘤(二)神经纤维瘤病(十)血管母细胞瘤(三)脑膜瘤(十一)表

2、皮样囊肿(四)三叉神经瘤(十二)蛛网膜囊肿(五)面神经瘤(十三)脑脓肿(六)颈静脉球瘤(十四)动脉瘤(七)室管膜瘤(十五)内淋巴囊瘤(八)脉络丛乳头状瘤(十六)软骨肉瘤(一)听神经瘤1.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80%2.来源:内听道前庭神经支施万细胞鞘3.常见于30-6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4.生长:最初在内听道内生长,仅引起内听道扩大,以后才由内听道口长入桥小脑角池。随着肿瘤的扩大,脑干受压移位,患侧小脑半球也受影响5.临床表现:以单侧听力部分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并有前庭功能紊乱以及面

3、神经、三叉神经麻痹(一)听神经瘤6.影像表现CT:平扫示边界较清楚的等、低或混杂密度,密度均匀,较大者可发生囊变、坏死,少数可引起周边骨质的吸收、破坏;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囊性肿瘤可呈环状和多环状强化。MR: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等高混杂信号。DWI上肿瘤呈等低信号,且以低信号为主(这与听神经瘤易囊变、瘤细胞不够密实有关)。患侧第Ⅶ、Ⅷ神经束增粗并与肿瘤分界不清,两者信号变化一致,增强示两者相连并且强化相似,被认为是听神经瘤较为特异性表现(一)听神经瘤•右侧桥脑小脑角巨大占位。T1WI

4、(A)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B)呈混杂信号,边界清楚,以右侧内听道为中心;增强扫描(C、D)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右侧面听神经束增粗强化(↑),四脑室受压变形(二)神经纤维瘤病1.来源:神经嵴细胞异常导致的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分型:神经纤维瘤病I型——第17对染色体异常神经纤维瘤病II型——第22对染色体异常3.临床:I型——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脊神经及颅神经的多发神经纤维瘤,病理为外胚层结果的神经组织过度增生和肿瘤形成,伴中胚层结果的过度增生,主要分布于周围神经远段,容易合并胶质

5、瘤(视交叉胶质瘤常见)II型——双侧听神经瘤,影像学特征与听神经瘤相同;也常合并脑膜瘤、脊膜瘤、星形细胞瘤(二)神经纤维瘤病双侧听神经瘤,多发脑膜瘤(三)脑膜瘤1.起源:岩锥尖部后面的脑膜,极少部分起源于颞骨的异位蛛网膜颗粒2.MRI:为半球形或半月形肿块,以宽基底与岩骨相连,在内听道旁呈非对称性生长,一般T1WI和T2WI信号均匀,信号强度与灰质信号一致,增强呈均匀一致明显强化;瘤内可见砂粒样钙化,坏死和囊变少见,T1WI上呈斑点状混杂略低信号,T2WI上呈斑点状混杂略高信号,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

6、化;“脑膜尾征”代表肿瘤刺激脑膜出现反应性增生,可为结缔组织增生、血管增生和血管扩张,是脑膜瘤的一个重要征象.伴有桥脑、延髓、小脑半球和四脑室变形移位及幕上梗阻性脑积水和小脑扁桃体下疝,但与肿瘤生长方向及体积大小有关。(三)脑膜瘤3.肿瘤形态不规则,瘤脑界面不清,信号不均匀,不均质强化、邻近颅骨溶骨性破坏等提示恶性脑膜瘤。4.PWI:脑膜瘤rCBV比率平均为6~9,在不典型及恶性脑膜瘤更高,明显高于神经鞘瘤(平均rCBV比率=3)和淋巴瘤(平均rCBV比率=1)。5.MRS:不典型病例脑膜瘤中丙氨

7、酸(Ala)的出现率高于其他颅内肿瘤,被视为脑膜瘤神经生化的“标记”。而神经鞘瘤中无Ala,谷氨酸(Glx)在脑膜瘤中的出现率(62.5%)也高于神经鞘瘤(25%),神经鞘瘤特征性表现是肌醇(Ins)的增高。(三)脑膜瘤(四)三叉神经瘤1.三叉神经瘤53%起自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47%起自中后颅窝神经,生长部位有三1、后颅窝三叉神经根2、中颅窝鞍旁三叉神经节3、哑铃状骑跨中后颅窝之间。2.表现为三叉神经刺激或破坏症状,表现为患侧三叉神经痛,感觉减退,面部麻木,咀嚼肌萎缩,后颅窝肿瘤则呈现耳鸣,听力

8、障碍,面神经麻痹等症状。3.三叉神经瘤见于35~60岁,女性发病率是男性发病率的2倍。三叉神经瘤出现咀嚼肌萎缩和瘤内脂肪变性为其肿瘤特征性改变。4.三叉神经瘤呈哑铃状,跨颅脑中、后窝生长为特征性表现,T1WI、T2WI信号变化与听神经瘤相仿,但无第Ⅶ、Ⅷ脑神经束增粗。(四)三叉神经瘤(五)面神经瘤1.少见,发生在面神经走形过程中任何部位,膝状神经节多见。2.发生在脑池段、内听道段表现为:内听道扩大,增强扫描明显强化3.与听神经瘤区别在于:面神经瘤可沿面神经扩展到膝状神经节窝及面神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