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40484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0
《高血压小常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血压发病原因详解1.遗传因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2.环境因素几乎各种疾病的发生都与环境有着密切关联,高血压也不例外。3.其他(1)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2)避孕药。(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4)年龄: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5)饮食: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高血压病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结合非药物的治疗。非药物的治疗在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过
2、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改善生活饮食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及身体健康的行为及习惯,达到减少加重高血压及其它心血管病的危险。- 1 坚持有氧运动:研究表明长期有氧运动有利于血压降低。高血压病人在运动前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常见的运动有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一般指运动时最大心率加年龄达到180(或可通过公式170-年龄×0.8计算)为好,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如要求精确由采用最大心率的60%~85%作为运动适宜心率。对中青年最好每次运动时心率应大于120次/分。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较好
3、。 2 改善生活饮食方式:调整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轻易地打乱自己的生物钟,避免让自己的精神状态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环境,保持心理平衡,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病机会。 3 减肥:建议体质指数(BMI,kg/M2)应控制在24以下。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少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减轻5公斤以增强减重信心,以后再根据自觉症状和有关指标决定进一步的减重的速度和目标。预防高血压警惕生活误区1.罪魁祸首--高盐饮食菜肴里放盐,的确可让味蕾大大满足,尤其是四
4、川的年轻人最喜欢吃的火锅、泡菜里含有大量的盐分,过量的盐摄入会导致不良的生理反应并引起某些疾病,特别是高血压。这是因为盐里面的钠离子过多的被吸收入血后,引起水钠储留,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上升;并能同时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水肿,血管腔变窄,也会引起血压上升。可以这样比喻为什么血压会上升:当自来水管压力不变时,把水龙头堵住一半(管腔变狭窄),水压增大,管子里的水就会从里面喷发而出。 从防治高血压的角度看,每日最佳的盐摄入量应该是多少呢?多数医学研究认为,理想的摄入量为1.5~2.3克/天,但这样的目标不太现实。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成人盐摄入量<5克/天,中国高血压
5、联盟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每日摄入量<6克/天。2.过量饮酒 每日喝酒5钱以内,是可以被排出体外的。很多年轻人,喜欢三五个朋友相约一起去吃饭、上酒吧。每日喝酒而且酒量很大时,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体重和身体的其他变化,时间一久,就会引起肝脏与大脑等的病变。 没有高血压的人酒可以少喝,每天不大于五钱,高血压尤其血压未控制者以不喝为宜。3.静坐方式--缺乏体力活动熬夜伴随心理压力 现代上班族的活动空间已越来越局限,大部分人每日长时间坐在椅子上;还有成都人喜欢打麻将;青少年喜欢上网;出门坐车等,都把大量时间置于坐位,极少体力活动。使身体功能减退,脂肪堆积,体
6、重增加,血压大大“提升”. 心理压力和长期熬夜是两对“好朋友”,常常携手相伴。熬夜的原因不外乎是加班和游乐,保持高度心理压力,也会使血压飙升。4.超重与肥胖 避免超重与肥胖不仅是为了美观,肥胖、尤其大量脂肪堆积腹部的向心性肥胖,是产生高血压与心脏病的重要原因。脂肪里含有大量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损害心血管和身体重要器官,也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肥胖,尤其是小孩,是高血压与心血管病产生的重要基础,常常是过度营养,高脂饮食,与缺乏运动的后果,肥胖绝不是健康的表现,现在已经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从小时候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做起。正常人血压在一天
7、里,不同情况。不同精神状况及不同姿势血压也不一样,这些人为的因素影响,不是病态。所以,在测血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病人在测血压前,先平静坐片刻,使其精神安静下来。 (2)情绪紧张和激动之后不马上测血压。 (3)剧烈运动之后和劳动之后不马上测血压。 (4)测量时坐正,把上衣一侧袖子脱下,不要卷起紧的衣袖,手臂平放,手心向上,上臂和心脏在同一水平位上,肌肉要放松。如果是卧位,也要使上臂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不能过高或过低。 (5)测血压时精神不要紧张,不要屏住呼吸,因为屏住呼吸可使血压升高。 (6)寒冷环境可使血压偏高;高热的环境可使血压偏低
8、,这也是应注意的。随着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增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