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视界中的仁爱——兼论近代哲学家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创新

近代视界中的仁爱——兼论近代哲学家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创新

ID:39679037

大小:600.9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09

近代视界中的仁爱——兼论近代哲学家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创新_第1页
近代视界中的仁爱——兼论近代哲学家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创新_第2页
近代视界中的仁爱——兼论近代哲学家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创新_第3页
近代视界中的仁爱——兼论近代哲学家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创新_第4页
近代视界中的仁爱——兼论近代哲学家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视界中的仁爱——兼论近代哲学家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近代视界中的仁爱——兼论近代哲学家对儒家仁爱思想的创新魏义霞(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近代思想家尤其是康有为、谭嗣同对儒家的仁爱思想非常推崇,同时为仁注入了近代的价值理念和西方的思想要素,使仁具有了不同于古代的全新视域:手口内涵:第一,奉仁为宇宙本原。使仁的地位和统辖范围骤然提升,达到了中国哲学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和广度。第二,从训诂学的角度多次申明仁“从二从人”,具有“相偶之义”,以此强调仁的基本内涵是平等。第三,将博爱和慈悲注入仁中,把仁的爱人情怀和救世精神发挥到极致。第四,将平等、博爱与大同,里想联系起来,宣称仁的最高追求和理想状态是“至平”

2、、“至公”、“至仁”的大同社会。第五,以儒家的仁爱思想为主体,博采中国古代的墨学、佛学和西方的自然科学、基督教等思想要素,使近代之仁融汇了}今中外的多种学说,拥有无与伦比的兼容性和汇通性。关键词:儒家;仁爱;近代;平等;博爱中图分类号:B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0246(2009)02—0031—09仁是儒家的根本精神和主要范畴,历来备受儒家学者的重视。近代思想家特别是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对仁极力推崇并加以阐扬,致使仁成为第一范畴。由于容纳了近代的价值理念和西方的思想元素,他们所讲的仁具有不同于古代的新高度和新意境,从统辖范围、意蕴内涵、主旨精神、理想境界到学术

3、视野都具有鲜明的近代特征。一、宇宙本体——地位的至高无上从地位上看,近代思想家奉仁为宇宙本原,使仁的地位和统辖范围骤然提升,达到了中国哲学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和广度。康有为断言,仁是宇宙间的最高存在,天地万物皆源于仁。于是,他宣称:“仁也,电也,以太也,人人皆有之⋯⋯为万化之海,为一切根,为一切源。’这就是说,仁是“万化之海”,作为推动世界运动、变化的总根源,是宇宙的真正主宰;仁“为一切根,为一切源”,是自然万殊乃至人类的最终本原。不仅如此,仁的本体、主宰地位决定了人道以仁爱为主,仁是人类社会的至高权威,是判断善恶的标准。对于康有为的这套说教,其得意弟子梁启超评价说:先生(指

4、康有为——引者注)之论理,以“仁”字为唯一之宗旨。以为世界之所以立,众生之所以生,家国之所以存,礼义之所以起,无一:不本于仁。苟无爱力,则乾坤应时而灭矣⋯⋯故悬仁以为鹄,以衡量天下之宗教、之伦理、之政:台、之学术,乃至一人之言论行事,凡合于此者谓之善良,不合于此者谓之恶劣。②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文化厅项目(200866)。作者简介:魏义霞,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比较哲学研究。①康有为:‘孟子微>,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9页。②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载易鑫鼎编(梁启超选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第748页。社会科学战线·

5、2009年第2期·中国哲学谭嗣同对仁的推崇无以复加,不仅将自己的代表作命名为《仁学》,而且宣称“仁为天地万物之源”。①对于作为世界本原和主宰的仁究竟是什么,他从训诂学的角度进行了界定:“仁,从二从人,相偶之义也。无从二从儿,儿古人字,是亦仁也。无,许说通元,为‘无’,是‘无’亦从二从人,亦仁也。”②如此说来,仁具有两个本质规定:第一,仁是元,表示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宇宙间的第一存在;第二,仁是无,表示仁的最高境界是洞彻彼此、不分人己的无我。近代思想家赋予仁的本体地位彰显了仁的绝对权威,扩大了仁的统辖范围,使仁拥有了空前绝后的至高无上性,也由此拉开了近代与古代之仁的距离。古

6、代思想家在推崇仁的过程中往往将仁与义、礼、智一起称为“四端”(四心),或者与义、礼、智、信等一起称为“五常”(五行),这使仁只能作为“四心”或“五常”的一个条目出现,而没有独立的意义。宋明时期的思想家热衷于重排五常之序,二程、朱熹代表的理学家反对李觏等人主张礼为五常之首的观点,标举仁为五常之首、百善之首,以此突出仁对于义、礼、智、信的优先性。程朱的做法彰显了仁在“四端”、“五常”中的突出地位,却没有使仁从四端、五常中独立出来。在近代,仁成为独立概念,不再与义、礼、智、信相提并论。这为仁之地位的提升乃至独尊奠定了前提。更为重要的是,古代之仁从来没有直接被奉为宇宙本体,将仁奉为

7、世界万物的本原和主宰是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创举。在这里,应该提及的是,朱熹曾将天理视为宇宙的本原,并且明言“理则为仁义礼智。”③这使仁作为天理的一部分具有了宇宙本原的意蕴。即便如此,仍有两点不容忽视:第一,从概念上看,作为本原的依然是天理而不是仁;第二,仁与义、礼、智、信一并是理的内容,并无独立地位。更能说明仁之崇高地位的是,在近代,礼被批判,三纲被质疑,尤其是谭嗣同将三纲与五伦一起予以抨击。即使是在这种背景下,仁仍被他推崇而奉为宇宙本体。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哲学成为中国近代心学中侧重儒家之仁的典型,与梁启超以西方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