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

ID:39662657

大小:18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8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_第1页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_第2页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_第3页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切线长定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切线长定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问题连续体的尝试应用恩平市年乐夫人学校冯春威【教学目标】1.理解切线长的定义;2.掌握切线长定理,并能初步运用;3.通过问题连续体,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学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圆中的问题,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学【任务1】——课前复习切线的判定和性质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符号表示:如图,∵OE是半径,OE⊥AB∴AB是⊙O的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于过

2、切点的半径.符号表示:如图,∵直线AB切⊙O于点E∴OEAB时刻牢记:解决切线有关的问题,常用的辅助线是连接切点和圆心.【任务2】——画一画1.在⊙O外任选一点P画出⊙O的切线。0P2.这样的切线可以作出几条?答:可以作条。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根据需要,经常求到点P与切点间的距离,因此,需要给出一个定义。3.切线长(1)定义:圆的切线上某一点与切点之间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2)切线与切线长的区别切线是一条与圆相切的直线,不能度量.切线长是线段的长,可以度量.二、互学【任务1】——猜想切线长定理问题1:

3、若将这个图形沿直线OP翻折,你能发现什么结论?猜想:PA____PB,∠APO_____∠BPO.(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变化中的不变量)问题2:过圆外任意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都有这样的结论吗?试用文字语言叙述刚才的结论。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这两条切线的夹角。符号语言:∵PA、PB分别切⊙O于A、B∴PA____PB,∠APO_____∠BPO【任务2】——证明切线长定理〖温馨提示〗证明文字命题的步骤:第一步:分清命题的题设、结论;第二步:画图;第三步:结合图

4、形,写出已知,求证;第四步:写出证明过程.已知: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点分别为.求证:PA=PB,∠OPA=∠OPB.证明:连接、∵PA、PB切⊙O于点A、B,∴OAPA,OBPB∵OA=,OP=OP(公共边),∴Rt△≌Rt△(HL),∴PA____PB,∠APO_____∠BPO三、助学例题已知:如图,AC是⊙O的直径,PA、PB是⊙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任务1】——求线段长(1)若OP=10,⊙O的半径为6,则PA=______,PB=______,△PAB是三角形【任务2】

5、——求角度(2)若∠APO=30O,则∠APB=______O,此时△PAB是三角形,∠CAB=______O。【任务3】——证明线段垂直(3)求证:AB⊥OP证明:∵PA、PB切⊙O于点A、B,∴=,∠=∠∴⊥(三线合一)【任务4】——证明角相等(4)求证:∠BAO=∠APO证明:∵PA切⊙O于点A∴OA⊥AP∴∠AOP+∠APO=O∵AB⊥OP(已证)∴∠AOP+∠BAO=O∴∠=∠(等角的余角相等)【任务5】——证明线段平行(5)连接BC,线段AB和OP相交于D,求证:OP∥BC证明:∵AB⊥OP

6、(已证)∴∠ADO=O∵AC是⊙O的直径∴∠ABC=O∴∠=∠=O∴∥【任务6】——利用互补角求角度(6)连接OB,若∠APB=50O,则∠AOB=O变式①在优弧ACB上任取一点E,连接AE、BE,则∠AEB=O变式②在劣弧AB上任取一点F,连接AF、BF,则∠AFB=O【任务7】——基本图形小结如图,PA、PB是圆的两条切线,A、B是切点,连接OA、OB、AB,连接PO交⊙O于C、D两点,形成切线长定理有关结论的基本图形,我们把它称为V形图。请写出V形图的结论。相等线段:;角的平分线:;垂直关系:;等

7、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互补角:。四、固学(课后作业)【任务1】——课后小结1.今天数学课的课题是:;2.涉及的重要知识有:;3.理解得最好的地方是:;4.不明白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是:。【任务2】——课外作业1.必做题:课本P101的第6题;2.选做题:思考题.如图,PA、PB分别与⊙O相切于点A、B.(1)连接AB,若∠APO=30°,PA=2,求AB的长.(2)延长BO,交⊙O于点C,过点C作⊙O的切线交PA的延长线于点Q,连接QO,猜想:①QO与OP的位置关系,并证明;②QO

8、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