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一:代词20110315

文言虚词一:代词20110315

ID:39617895

大小:5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7-07

文言虚词一:代词20110315_第1页
文言虚词一:代词20110315_第2页
文言虚词一:代词20110315_第3页
文言虚词一:代词20110315_第4页
文言虚词一:代词20110315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一:代词201103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代词代词是起替代、指示作用的词。(一)人称代词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代词包括“吾”、“我”、“予”、“余”、“朕”等。例如:①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②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③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孟子·公孙丑上》)④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史记·管晏列传》)⑤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2、第二人称代词包括“女(汝)”、“尔”、“若”、“而”、“乃”等。例如:①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②吾翁即汝翁,必欲烹乃翁,

2、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陈胜项籍传》)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3、第三人称代词有“其”、“厥”、“之”、“彼”“夫”、“渠”、“伊”、“他”等。(1)“其”“其”主要充当定语。例如: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上》)“其”还可以充当主谓词组或分句的主语。例如: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史记·廉蔺列传》)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2)“厥”“厥”的语法功用大致和“其”相当,在句中充当定语。例如:故興師遣將,以征厥罪。(《史记·衛將軍驃騎列傳》)(3)“

3、之”只做宾语,不做主语或定语。如:①赦之,以劝事君者。(《左传·成公二年》)②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间或做兼语式中的兼语。例如: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之”和“其”都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称代词,因为它们的语法功能不完备,即除了能分别充当宾语定语外,在上古它们都不能充当单句的主语。此外,以下两种情况也可证明:一是“之”和“其”除称代以外,还可以指处所、事物或情况等。例如:①请京,使居之。(《郑伯克段于鄢》)②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齐侯使宴婴请继室》)①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

4、《鞍之战》)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二是“之”和“其”除了可以称代第三方以外,有时候也可以用来称代说话人自己或听话的一方。例如:①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晋灵公不君》)②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同①)③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国语·越语上》)在古代汉语里,人称代词本身没有单数复数的区别,我们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某一代词表示的是单数还是复数。有时,古人在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后面加上“侪”、“属”、“曹”、“辈”等词语,意思大至相当于“我们这些人”、“你们这些人”而并非是表示复数。

5、(二)指示代词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是”、“之”、“此”、“斯”、“兹”、“夫”、“彼”、“其”、“他”、“然”、“尔”、“焉”、“诸”等。1、近指代词一般来说,“是”、“之”、“此”、“斯”、“兹”表示近指。例如: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庄子·逍遥游》)②之二虫又何知?(《同上》)③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寡人之於国也》)④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⑤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文选·登楼赋》)2、“夫”、“彼”、“其”表示远指。例如: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①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6、《许行》)3、“他”、“然”、“尔”、“焉”、“诸”(1)“他”表示旁指,多作宾语、定语,可译为“别的”或“其他的”。例如: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他”在古代又写作“佗”或“它”,例如:佗邑唯命。(《左传·隐公元年》)(2)“然”和“尔”作为指示代词,常用作谓语,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可对译为“这样”或“如此”。例如: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②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荀子·劝学》)①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乐府诗集·焦仲卿妻》)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7、陶渊明《饮酒》)(3)“焉”是一个较特殊的指示代词,常用作补语,可理解为“于+是(之)”;“于”是介词,“是(之)”是代词,多指代人物或处所。例如: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②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许行》)③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郑伯克段于鄢》)(4)“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或语气助词“乎”)的合音,我们称它为“兼词”,即一个词兼有两个词的语法功用。例如:①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郑伯克段于鄢》)①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梁惠王下》)4、无定代词“或”和“莫”是

8、古代汉语特有的无定代词。“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都只作主语。(1)“或”“或”有时泛指某种人而这人往往是假设的对象,可译为“有人”。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有时“或”指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