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77857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6
《提问要富有启发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兴国高兴镇蒙山小学吴志华13870726855什么叫启发?一般词典解释为:阐明事理,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顿悟。数学教学中的启发提问经常是:教师指出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某些问题,诱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展开联想。使之对对象的本质有所领悟。我们在设计“相遇应用题”第二种解法的教学方案时,出现以下五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一)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种解法。谁能想出第二种解法呢?(教师再次演示教具,展现两人同时向学校相向走来,在学校相遇的模象。待学生思考后,师指名优生回答。)(二)师:第二种方法是怎么解答的,请看书第41页。想一想,这种解法一共有几步?每步求什么?(指名学生回答)(三)师:我们再来学
2、习第二种解法。大家先想一个问题:每分钟他们两人一共走多少米?怎样算?生:65+70=135(米)师:我们所求的两家相距的米数,包含有多少个的135米?那么,怎样求两家相距的米数?生:135×4=540(米)(师再演示教具,说明以上列式的理由。)(四)师:根据乘法分配律,第一种解法64×4+70×4应该等于什么?生:等于(65+70)×4.(师板书)师:对,这就是这道题的第二种解法。想一想,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求的是什么?(师指名回答)(五)(师演示教具,逐展示每分钟张华与李诚所走得路程。)问:每分钟他们两人一共走的米数相等吗?生:每分钟两人共走得米数相等。师:谁能够从“每分钟两人一共走得
3、米数相等”,推想出第二种解法呢?(如果举手人数不多,再相机启发:可以把“每分钟两人共走的米数”与“走了4分钟”联系起来想。)教无定法。以上的五种方案都有其道理,可能也各有利弊。但是,能不能从中筛选出一种最佳的方案?在新课程教学突出求同思维时,遇到此类带有关键性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的地方,我们设计什么样的提问更富有启发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其中有什么规律吗?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第五种方案启发性比较强。理由是:1、找准切入口,在新旧知识连结的“关节点”上点拨理解“速度和”与两地间路程的关系是第二种解法的要害,是理解相遇应用题的关键。方案(五)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一般的思维顺序,
4、从问题“每分钟两人一共走的米数相等呢?”切入。正由于这个“速度和”相等,可作为“每份数”,才产生第二种解法“每份数(速度和)×分数(相遇时间)=总数(两地间的路程)”的基本数量关系。因此,这一问,实际上让学生发现并注意相向运动中一种新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去领悟新的解法。这一“切”,切入了第二种解法的核心,切入了相遇问题的本质。从信息论角度看,就是先获悉最能反映相遇问题整体特征的某个小部分—全息元,然后逐步进行信息加工,以获取整体信息。“甲每分钟走的米数+乙每分钟走的米数=每分钟两人共走的米数”,“速度×时间=路程”,两者都是旧知识。而“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经过某时间相遇,求两地
5、间的路程”是新的问题情境。这个教学片断要求学生检索出旧知识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两人同时运动,便有了速度和,由单位时间速度和相等,进而产生了“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间的路程”的新关系。因此,“速度和(即每分钟两人共走的米数)相等”是新情境的特有关系,又是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的转折处,通常称之为新旧知识的连结的“关节点”。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往往在这个“关节点”上点拨,使新旧知识有机联系,形成结构。1、把准成功率,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悟出答案诚然,没有思维容量的简单提问,启发性差,实效不佳。相反,如果问的太泛太难,多数学生思维阻滞,达不到“顿悟”的目的,同时削减了探求新知的兴趣,也发挥不了启发的实
6、际功能。因此,要使提问富有启发性,必须摸清学生知识能力的现状,所提问难度适中,使大多数学生努力探索能获得成功,轻易获得成功以及没有获得成功的占少数。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继续采取相机启发等措施扩大成功面,但不能盲目追求成功率而降低提问的应有份量。方案(一)教师没作启发提示,就放手让学生去想“第二种解法”,学生可以自由地多向地进行联想思维,但缺乏导向,随机性大。而多数学生能力不强,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学生解题的成功率较低,最后只好提问个别优等生,大多数学生洗耳恭听,点头称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无疑是良好的愿望。但如果没有让学生经历思索的过程,只是直接读一读课本答案与说明,像方案(二)那样,也不能很
7、好地启迪思维。方案(四)从第一种解法转化为第二种,学生对新解法的第一印象是:根据乘法分配律得来的,缺乏让学生对其渊源底细进行探究的契机。教学方案的选择并不是绝对的,如果班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教学时间又较充裕,再在新课前作些暗示性的铺垫,方案(一)还行之有效。对于基础相当差的班级,也许方案(三)更切合实际。前四种方案作为检查性的提问,都是可取的。方案(二)(三)作为新课后的验证、巩固,不失为较好的设计。本文肯定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