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论语的文学特征区别

老子与论语的文学特征区别

ID:39521519

大小:553.4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5

老子与论语的文学特征区别_第1页
老子与论语的文学特征区别_第2页
老子与论语的文学特征区别_第3页
老子与论语的文学特征区别_第4页
老子与论语的文学特征区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子与论语的文学特征区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子》与《论语》文学特征的区别与联系刘一凡、刘慧娟、姜冶金、秦瑜、李诗娴、陆佳鸣、王悠悠、石佳蕊、刘凤枝————日语2班《老子》?《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老子》思想“德”意思是得

2、道,即认识和体验道,按照道的自然法则修身治国。老子把“道”看作神秘的世界本源,因此反对人们学习具体的知识,被各种纷纭复杂的外部现象所迷惑。他主张人们去直接体认隐藏在不断变化的事物背后的道理和法则。体认的方法是闭目塞听,绝圣弃知,“涤除玄览”,致虚守静。即闭塞感官与外部事物的接触,放弃主观成见,使内心清静无欲,达到与虚静自然之产完全相合的“玄同”境界。这样才能体悟万物皆根源与道,并最终复归于道的真理。在老子的思想中还包含着某些辩证法的因素。他看到美丑、善恶、祸福、有无、难易、高下等矛盾对立方面互相依存的关系

3、,并且认识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物极必反,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但是他又认为事物的变化运动,循环往复,最终仍然复归于静止不变的道。所以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道具有自然无为,无形无名,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又不可言说的特性;它是天地开辟之前宇宙浑沌混一的原初形态,又是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最高自然法则。大道无形无名,却孕含着一切有形事物生成发展的玄机。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阴,冲气以为和“。就是说:从空虚无形的道首先

4、生出浑沌混一的元气,元气分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感冲和而化生和气,再由和气派生出世界万物。天地万物皆为阴阳二气冲和而生,所以都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这便是道家关于宇宙生成演化的基本理论。《论语》?《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思想《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

5、含义深刻但是条理不清,次序不明,很难对其思想进行概括、分理。总的来说,《论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其核心思想是“仁”、“礼”。一、“仁”“仁”是“论语”的主要思想,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论语》的“仁”,即仁德,它蕴含了君子所有必须具备的道德品性和个人修养。二、“礼”仁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礼是外在的表现,礼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6、。譬如:“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文学特征比较一、区别老子是道家之祖,孔子是儒家之宗。司马迁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老子》为玄远,苟得其意,则无余蕴矣。《论语》则平易,因其平易,固仰高弥坚。此

7、见圣人之言与哲人之语的不同。具体比较二、语言艺术方面的不同《论语》的语言文简义长,质朴含蓄,言词剀切,诗味无穷,给人以悠然神远之感。其次,《论语》中运用了灵活多变的修辞于法。第二:通感、排比、反问、映衬、对比、递进等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而说理生动活泼语言形象贴切,琅琅上口。第三,《论语》中“之乎者也”等虚词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感,使得《论语》之声抑扬顿挫,悠扬婉转,亘占不绝。能不能说,《论语》的语言达到了贴切、通俗、的境地,形成了字稳句妥、文笔流畅的特色。笔者认为,《论语》的语言风格深受其形

8、成时代的文风和语录体的写作方式的影响。《老子》阐述哲理,带有诗人的浓厚的感情色彩,在很多地方将情渗透于理。《老子》寓情、理于声,声韵谐和,抑扬顿挫,穆耳协心,富有韵律美,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充分显示了以哲理为灵魂的“诗”的风采。一、格式不同《老子》是格言式散文《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具体比较三、人物刻画手法的不同《论语》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集中在对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形象特征的描述。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手法表当前详于言论而略于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