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16618
大小:295.6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04
《《总论中国传统哲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和研究范围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和分期第三节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第四节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总论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和研究范围一、“文化”界说《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易·贲卦·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二、中
2、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范围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氏族社会晚期、至少是周秦以来到五四时期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其境内56个民族长期创造的精神财富,即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华夏文化。它以封建文化为主导,以儒学文化为主干。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和分期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河洛民族(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晋文化、中原文化的摇篮)、海岱民族(东夷集团,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江汉民族(苗蛮集团,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头)。一、原始文化──传统文化的
3、孕育期进入奴隶社会的商周,宗教唯心论和朴素唯物主义萌发。殷商奴隶主利用和改造原始宗教,周代以“德”损益天命,论证“君权神授”。《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作为构成物质的基础,形成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宇宙生成论;《易经》用(--)爻和(-)爻表示阴阳对立,经过排列组合成64卦,对辩证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即先秦)时期,产生了强烈的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体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说,百家争鸣,蔚为壮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二、奴隶制文化──传统文化的雏型期三、封建文化
4、──传统文化的定型期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统一是在秦汉时期,带有制度化、模式化和程序化的特征。董仲舒对儒学进行全面改造,使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隋唐时期的佛教和道教发展为大宗,唐宋两代的文学处于世界的最高水平,科技在15世纪以前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由于儒家思想受到宗教文化的挑战,适应强化儒学需要而产生的宋明理学,是儒道释三教合流的产物,带有浓厚哲理性和思辩性,为封建政治服务的自觉性。四、近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转型期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开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
5、动期间,传统文化既受到严重冲击,又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化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的特征。第三节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文化的分类(1)两分说: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层次说:物质、精神、制度四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2)从时间角度;从空间角度;从社会层面;从社会功用;从经济形态;从文化的内在逻辑层次;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文化结构包括多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表层的(谓之“形而下”或“器”),观念文化是深层的(谓之“形而上”或“道”)
6、,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处于二者之间,可看作中层结构。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传统文化以人伦关系为出发点,强调知识与道德相统一;以惩恶扬善为宗旨,强调教化的作用;以忠、孝为是非标准,强调惩恶扬善,其内容和方式,无不与趋善求治的总目标相联系。因为所有的政治原则都从道德原则中推导出来,它属于以“求善”为目标的伦理型。且伦理学说与政治学说融为一体,又可归属于以“求治”为目标的政治型。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以专制体制为依托,文化功能被政治功能所淡化;文化专制和思想僵化,导致文化发展缓慢;敬畏君主、蔑视臣民,使得民族素质
7、不高。加上传统文化处于辽阔的国土和半封闭的地理环境之中,因而具有丰富的多元状态和独立的、自成体系的的人文内涵。总之,传统文化的特征:一是重整体,具有系统性;二是重人伦,具有教化功能;三是重传承,能够保持和发扬。第四节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从未间断,受西方文明冲击也不泯灭。不但陶冶了历代中国人,而且影响涉及日本、朝鲜、东南亚及海外华人圈。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是世界上自成系统、独具特色的文化,给我们以无比的自豪、自信和自尊。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不是发思古之
8、幽情,食古不化,复兴儒学,而是为了把握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质,进行吸收和改造,建构社会主义新文化,使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我们以此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国情教育,可以立足中国化,推动现代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抵制殖民文化。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既相冲突,又相契合。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求是务实的精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