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

ID:39461099

大小:232.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7-03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_第1页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_第2页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_第3页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_第4页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_第5页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_第6页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_第7页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_第8页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_第9页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_第10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与语文教学的转型一、应试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取向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结构:严重的“分科主义”倾向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课程评价:选拔取向课程管理:中央集权二、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教育民主:平等享受高质量基础教育平等内在地包括着高质量,它不是“平庸化的课程”。高质量内在地包含平等,如果只追求质量、不顾平等甚至践踏平等,那就会陷入精英主义的窠臼。二、新课程的价值追求2.国际理解:民族性与国际性内在统一追求多样文

2、化的教育价值观: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能够尊重不同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尊严和差异二、新课程的价值追求3.回归生活:在生活世界中学会生存培养在生活世界中会生存的人,即会做事、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既具有健全发展的自主性,善于自知,又具有健全发展的社会性,善于“发现他人”。突破狭隘的学校课程的疆域。寻求学校课程、家庭课程、社区课程之间的内在整合与相互作用。二、新课程的价值追求4.关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反对传统课程体系中人与自然二元对立、人控制和主宰自然的思维方式。运用整体主义的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

3、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二、新课程的价值追求5.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特殊性。个性发展包含了社会性,课程应创设有助于个性发展的社会情境。个性发展又是持续终身的、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因此要构建适应终身学习的课程体系。二、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三、新课程的目标重建1.确立新的知识观,走出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取向知识与技能是指一门学科中对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知识点。过程与方法是指对所选择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一门学科而言是伴随着对该学科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

4、当一门学科实现了三者的真正统一的时候,该课程体系就完成了知识观的转型。三、新课程的目标重建2.确立新的学生观,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新课程从三大关系上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划课程目标: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三、新课程的目标重建3.确立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课程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帮助学生反思、体验、享受生活并提升、完善生活。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关心社会生活的态度。三、新课程的目标重建四、语文课程

5、与教学的转型1.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必须服务于素质教育主题,必须使全体学生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四、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转型何谓素养?素,有“向来”之意。故“素养”,一般指平时的修养和训练。语文素养的含义,也就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的意思。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提升的动态过程。2.淡化“语文知识” 反对机械训练 突出言语实践活动四、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转型语文基础知识狭义的知识观: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广义知识观(认知心理学):知识可以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

6、称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它具有静态的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它具有动态性质,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对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作用,能直接指导技能的训练和促进技能的形成。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不同于圈画、批注、评点等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语文学习的主要策略,包括识字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

7、问题解决策略、记忆策略等一系列策略。关注传统 弘扬民族文化 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四、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转型4.面向未来 增强课程的现代意识 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四、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转型现代信息技术引发语文课程五大“质变”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学媒体的转变师生角色的变化教学环境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环境观认为,教学环境是“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这显然是一种静态的教学环境论。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

8、的动态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不只局限于“场所”,而是包括“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要素,它与教学活动共存共生,随着教学活动进程的展开,教学环境中的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发生变化。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以“教”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基本上是工业化社会初期形成的,这与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节奏和社会发展步伐迟缓,知识增长较慢,教学手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