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404079
大小:22.3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2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及课堂效果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与点评(选点突破)《孤独之旅》的教学,我选取了杜小康在文章中的几句典型化的语言作为突破口。我上课流程是这样的。一、导入新课有人说:“如果你选择了宁静,你就选择了孤独。”李白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品味孤独。苏轼用“高处不胜寒”来抒写孤独的难耐。人生之路,漫长而又艰辛,每个人都要“独自走过”,尤其是在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孤独已经成为人类根本无法回避的一种“人生状态”。“面对孤独”,也就成了人生的一种必然。然而,孤独并非自闭,并非绝望,并非消极、消沉甚至坠入颓废的
2、没落情绪。孤独使人类从原本狭隘的个人经验中解脱出来,使人对世界、对人生的观察与体悟在因孤独而获得的距离中得到了扩展,有了许多从前不曾有的发现。孤独使人的目光和头脑皆变得冷静,孤独使人去除了影响思维深度的浮躁和妨碍人观察质量的迷乱。成长,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过程,而这过程绝非永远“一帆风顺”,它充满辛酸,饱含痛楚、屈辱与泪水。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孤独就是其中最贵重的一笔,是生活或早或晚都要给予每个人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平常,我们一提到“孤独”二字,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啊。
3、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大,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经历过“孤独之旅”的油麻地少年杜小康,一定会长大成人,因为那份孤独,已经撕去了他幼稚的外壳,仔细地雕刻了他的灵魂。二、概述课文内容。(点评:概述课文很重要,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把握。便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展开。)三、速读课文,勾画杜小康的语言。这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是在孤独的背景中展开的,人物语言并不多,请同学们在文中快速勾画出杜小康的语言。(课件):(点评:再次读课文,熟悉文本,而且是带
4、着问题来读,学生有目的性的读课文,便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文章中,杜小康的语言不多,就四句,不为人所注意。但确是作家的独特匠心,反映了人物的性格、感情变化,折射出故事情节的变化。不妨借此为突破口。)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2、我要回家……3、还是分头去找吧。4、蛋!爸!鸭蛋!鸭下蛋了!指生读。四、赏析人物语言,把握小说内容、主旨:(点评:通过赏析人物的语言,来抓住文章的脉络,牵住“牛鼻子”,实现对小说内容、主旨、人物思想感情、性格变化的把握,从而起到长文短教的效果。)每一句话的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杜小
5、康呢?老师想以第一句话为例,告诉同学们怎么赏析人物的语言,其余三句等会儿由同学们自己赏析。要注意两点:1、联系相关内容。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状况下说这些话的;2、言为心声。注意体会说话人的心情、心理。也就是不能孤零零地只看这句话,一定要关注说话的背景。(一)赏析第一句话。1、生齐读出现第一句话的第2自然段。2、杜小康为什么要去放鸭?哪一段交代了原因?(他家由富变穷了,第1段。)3、这段中哪一个词语鲜明地表示出了杜小康对放鸭这件事怎样的态度?(只好。写出来杜小康的无可奈何。)4、他说这句话时心情怎
6、么样?(害怕、恐惧,因为他要离开疼爱他的妈妈,离开熟悉朋友、学校。)5、现实生活中你有过孤独的感受吗?(与杜小康比一比,看是否相似。)(点评:五个问题设计,具有梯度性,既有对情节的把握,也有对学生生活经验的体悟,很受学生欢迎,便于课堂的演绎。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加活跃起来,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二)了解放鸭前的杜小康。(点评:对文本的有益补充,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消除时空的隔阂和阅读的障碍。这是小说阅读教学所必须做的。)杜小康以前可不简单,你们知道放鸭之前杜小康的生活情形吗?1、
7、指生介绍放鸭前的杜小康。2、课件展示:①油麻地的孩子,念书都念到六年级了,都还没有一个有一条皮带的。他们只能用一条线绳来作裤带。杜小康才读一年级,就有了一条皮裤带。棕色的,油汪汪的样子,很有韧性,抓住一头,往空中一甩一收,就听见叭的一声脆响。②油麻地一般人家的小孩,一年四季,实际上只勉强有两季的衣服:一套单衣,一套棉衣。中间没有过渡的衣服,春天,天气已经非常暖和了,还只能将冬天的棉袄硬穿在身上。等坐下来,静下身子与心,身上就冰凉冰凉的。秋天,天气已经很凉了,只好将单衣硬穿在身上,缩着身子去抵抗凉意。杜小康
8、却有一年四季的衣服。……一年四季,完全可以根据天气的冷暖来增减衣服,来加以很好地调节。因此,一年四季的杜小康,身体都是很舒服的。③大约是在杜小康上四年级时,他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了。因为,他有了一辆自行车。虽然这只不过是一辆旧自行车,但它毕竟是一辆自行车,并且是一辆很完整的自行车。当时的油麻地,几乎没有一辆自行车,即使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也没有一个有自行车的。④杜小康的成绩还特别好。因此,杜小康一直当班长。3、家境富裕时的杜小康,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