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98017
大小:2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02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五专题备课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五专题备课建议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五专题备课建议”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第五专题: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一、仰观宇宙:逍遥游/兰亭集序二、思想的光辉: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三、生命箴言:我为何而活着/横渠四句第五专题: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181.专题内涵:体认人的内在道德与宇宙的关系,思考人之所以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追问。2.呈现方式:最后的问题探讨专题。3.核心文本:逍遥游/兰亭集序4.教学重点:诵读—探讨—积累5.课时安排:8课时作为必修课本的最后一个问题探讨专题,专题有两个功能:
2、一是对前面20个人文话题的自然升华,由对“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若干具体问题的思考,生发为对人之所以为人、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等终极问题的追问;二是这些文本本身对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引领功能,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丰富的课程价值。18专题文本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思想厚重,但专题学习,在着眼于对自然、社会、人生认识提高的同时,更应该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首先,教学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但在安排课堂讨论、质疑、驳难的过程中,仍要有文本意识。专题中许多问题与前面专题有联系,是在前面思考的基础上,最后自然升华出来的终极思考,应在前面基础上推动学生深入思考,而所有的思
3、考必须建立在文本诵读、文思梳理、文词理解、文意阐发的基础上。第二,应该注重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深化。相关文言知识,应督促学生自己梳理整合,回顾并巩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等文本解读的方法,应该得到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利用各种背景资料与文本对话,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推敲,整体把握作者的基本态度、情感,体会文章的特色等阅读鉴赏的方法也应该不断强化。第一板块:“仰观宇宙”18庄子《逍遥游(节选)》王羲之《兰亭集序》《逍遥游》、《兰亭集序》都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富有哲理思辨色彩的文章。《逍遥游》通过“小大之辩”的论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超现实的绝对自由的精神
4、世界,把人从庸常的世俗世界引入这一境界,开阔了人的心胸眼界,启发人们应该具有旷达的、超越庸常的生命追求。《兰亭集序》中,虽然有人生无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但一反魏晋时期流行的消极虚妄的人生态度,暗含把握人生当下,不宜空谈玄理的真实乐观的态度。18应从文本出发,牢牢抓住《逍遥游》《兰亭集序》的核心观点。“文言”应该既有“文”又有“言”,苏教版的文言文很好地把“文”“言”统一起来。就本板块而言,“文”的色彩更重。因此,怎样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把两文蕴含的思想内涵挖掘出来,使文中包含的人生境界深深感染学生,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让“文”的光彩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习文言文本,首
5、先只有读懂,才能让“文”浮现出来,因此疏通词句无疑是深入探讨文本的前提。但庄子之文常常不拘一格变幻无穷,以超越现实的虚构、诡怪奇异的想像、荒唐无稽的言辞,编织荒诞虚妄的故事,仅疏通词句或直接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是难以触及其博大深邃的精神世界的。在学生进入《逍遥游》文本前,教师首先应介绍庄子及其“逍遥游”的理想境界,让学生对庄子追求逍遥自适的生活态度有总体的认识。18其次,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让学生围绕“逍遥游”这一理想的精神境界进行探讨:文章极写鲲鹏的神奇莫测,画面极其壮美,那么,鲲鹏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了吗?蜩与学鸠上下翻飞自如,作者为什么用批评的口吻说“之
6、二虫又何知”?作者谈“小大之辩”是不是否定“小”肯定“大”?文末谈了现实中的几种人,为什么他们都没有达到作者的理想境界?你认为“逍遥游”的内涵是什么?怎样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庄子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又有什么启发和意义?《兰亭集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晋时期的士大夫的精神状态。当时统治集团内部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政治极为黑暗,因此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诞的生活,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行,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这个创作背景对于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是很有帮助的。可在课前介绍给学生,也可以事先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7、。18《兰亭集序》的情感的脉络十分清楚,作者先由眼前的兰亭雅集之乐写起,接着由宴聚之“乐”转为“死生亦大”的“痛”的感慨,引发了对人生深远的思考,最后以“悲”叹结尾。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解读本文的一把金钥匙。在此基础上,还可探讨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把握文本内涵。如作者为什么而“乐”?从哪几个方面写“乐”?作者为什么会突然转入“死生亦大”的“痛”的感慨?作者批判士大夫中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殇”消极虚无的人生观,表明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