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

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

ID:39390779

大小:404.81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7-02

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_第1页
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_第2页
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_第3页
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_第4页
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常见考题格式例谈导言诗歌鉴赏自2002年始,便采用主观题形式,这种形式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诗歌鉴赏的提问是多种多样、变化多端的,思想风格、艺术、语言、情感……这些往往使一些同学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一方面来进行解答,结果答非所问,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在这里,我们就提问的类型与解答的方法进行归类,希望能给考生带来一些帮助。一、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考查[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变式提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方法指津]: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

2、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术语储备]: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映衬(正衬、反衬)烘托象征比兴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试题回放][例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首诗第三四句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简要分析。[解析]《除夜作》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像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

3、,反衬出自己除夕夜思念亲人之苦;《夜雨寄北》从眼前景物生发开去,驰骋想像,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反衬出自己今夜思念亲人之苦。两诗的三四句都是由眼前之景想像到远方之景,用故乡的亲人怎样地思念自己,反衬自己对亲人的思念,这两句运用了虚写和反衬的表现手法。[试题回放][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三)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解析]这一题告诉我们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即动静结合,命题的意图

4、是让考生联系具体的诗句说说是怎样做到“动”与“静”相结合的。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答题误区]: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考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准确的,如果就诗歌中的某一句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二、对诗歌意境及情感的考查[提问方式]这首诗

5、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式提问]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心绪)?[术语储备]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思乡怀旧欢乐仰慕愤激坚守节操忧国忧民[方法指津]解答此类题型可分三步:第一步: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绘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绘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步,考生在描绘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第三

6、步,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高考回放][例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年辽宁卷)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宋·方维深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解析]“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

7、野(小)店”、“枫半死”,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氛围”“心绪”各2分。[高考回放][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年江苏试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解析]此诗成功地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其

8、中颈联两句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夜已深,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多么清幽静谧的境界,多么深沉的寂寞和思念!这样的氛围更能衬托诗人孤单寂寞的心情。(加点字为答案要点)[答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