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一(1-4)注音国字填充

国文一(1-4)注音国字填充

ID:39379764

大小:7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02

国文一(1-4)注音国字填充_第1页
国文一(1-4)注音国字填充_第2页
国文一(1-4)注音国字填充_第3页
国文一(1-4)注音国字填充_第4页
国文一(1-4)注音国字填充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文一(1-4)注音国字填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東大國文第一冊(1;2;3;4)第一次段考練習卷(後附答案)7一、注音國字(共80題)班級:姓名:__________座號:_____1、俄而雪「驟」:2、柳「絮」:3、盤「桓」:4、「汎」海戲:5、色並「遽」:6、神情方「王」:7、貌閒意「說」:8、「諠」動不坐:9、乃「覺」三十里:10、謝太「ㄈㄨˋ」:11、「ㄜˊ」而雪驟:12、俄而雪「ㄗㄡˋ」:13、「ㄙㄚˇ」鹽空中:14、撒「ㄧㄢˊ」空中:15、吟「ㄒㄧㄠˋ」不言:16、「ㄓㄣˋ」安朝野:17、簡「媜」:18、摩「挲」:19、「邂」逅:20、邂「逅」:21

2、、「好」逑:22、好「逑」:23、「揣」在口袋:24、「睃」巡:25、「浣」衣:26、跋「扈」:27、「攫」住:28、鞭「笞」:29、用「罄」:30、「ㄞˋ」昧:31、情「ㄙㄨˋ」:32、「ㄒㄧㄝˋ」逅:33、「ㄅㄧㄝ」不住:34、「ㄍㄜ」置:35、「ㄕㄜˋ」免:36、跋「ㄏㄨˋ」:37、愧「ㄐㄧㄡˋ」:38、點「ㄓㄨㄟˋ」:39、「ㄐㄩㄝˊ」住:40、鞭「ㄔ」:41、用「ㄑㄧㄥˋ」:42、分道揚「ㄅㄧㄠ」:43、「嗟」乎:44、句「讀」:45、或「不」焉:46、官盛則近「諛」:47、「郯」子:48、老「聃」:49

3、、六藝經「傳」:50、李氏子「蟠」:51、作〈師說〉以「貽」之:52、官盛則近「ㄩˊ」:53、君子不「ㄔˇ」:54、作師說以「ㄧˊ」之:55、「萇」弘:56、色並「ㄐㄩˋ」:57、邂「ㄏㄡˋ」:58、青「荇」:59、長「篙」:60、漫「溯」:61、斑「斕」:62、「笙」簫:63、河「ㄆㄢˋ」:64、「ㄉㄤˋ」漾:65、沉「ㄉㄧㄢˋ」:66、「ㄖㄡˊ」碎:67、漫「ㄙㄨˋ」:68、「ㄅㄢ」斕:69、斑「ㄌㄢˊ」:70、「ㄕㄥ」簫:71、好「ㄑㄧㄡˊ」:72、摩「ㄙㄨㄛ」:73、吸「ㄕㄨㄣˇ」:74、「ㄔㄨㄞˇ」在口袋

4、:775、長「ㄍㄠ」:76、盤「ㄏㄨㄢˊ」東山:77、「ㄨㄢˇ」衣:78、「ㄒㄩㄢ」動不坐:79、夫「ㄩㄥ」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80、青「ㄒㄧㄥˋ」:二、填充題1、「詠絮才」見於(   )篇,記謝道韞的文才。「謝太傅臨危不亂」見於(   )篇,記謝安的臨危不亂。「絕妙好辭」見於(   )篇,記楊脩敏銳的領悟力。2、《世說新語》原名(   ),為(    )招集文士所編,南朝梁(    )曾作注。全書今分三卷,由(  )起至〈仇隙〉止,共三十六門。所記多為東漢末至東晉間名士的言行軼事,文辭簡麗,意味雋永。是六朝著名的

5、(    )。3、簡媜〈水經〉一文選自《(   )》。旨在回顧(   )時期的一次戀愛,從相識、交往、熱戀、爭吵到分手,作了完整的展現及反思。4、《水經》,原為書名,相傳是西漢(   )撰,記載古代中國一百三十七條河流的水道情況。簡媜〈水經〉一文則別具巧思,將(   )歷程視為流水,並模仿古人注水經的模式,轉而為(   )作註解。全篇以(  )為喻,將愛情的始終起落,寫得真實而感人。5、簡媜,本名(    )。早期作品文字(     ),情感充沛;後轉為觀察描寫(   )生活,富含理性思惟,有別於一般女性散文柔情、

6、慈愛的(   )風格;亦有探索(   )歷史及(   )內心世界的抒情寫作。6、〈師說〉一文旨在針對時弊,闡明(     )的重要,以發揚古道。唐代以科舉取士,學校教育式微,士大夫更是自恃出身而以求師問學為恥。韓愈為了倡導古文,廣召後學,招致時人非議,便藉著(   )之從學,發表此文。一則為自己「(     )」作辯護,二則以堅實的理論批判當代士大夫不從師之謬。既反映出韓愈「(     )」的文學目標,也體現了韓愈「以文為教」的衛道精神。7、「說」是古文文體名。其性質以(   )為主,(   )為輔;其作用不外( 

7、    )或(     )。8、韓愈,字(   ),三歲父母雙亡,靠兄嫂撫育成人。從小自知讀書,長大後博通經史。任官以後,由於正直敢言,宦海幾經浮沉,三度出任國子監博士。任職刑部侍郎時,更因(     ),觸怒皇帝,瀕臨死罪,幸得宰相裴度力救,遠放為潮州刺史。穆宗朝獲赦回京,歷任要職,累官至吏部侍郎,故世稱(    )。諡號文,故世亦稱(   )。又因昌黎是韓氏郡望,撰文常自稱「(     )」,故世又稱韓昌黎。9、韓愈平生以繼承道統自任,極力弘揚(   )學說,排拒(   )思想;為了文、道密切配合,又與友人柳宗

8、元倡導(     ),主張以語言質樸、形式自由的(   ),取代六朝以來華麗工整的(   )。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因此稱讚他「(       ),而道濟天下之溺」。其散文風格多樣,且語言精鍊、氣勢雄健,備受後人推崇,名列「(        )」之首。詩則別開生面,勇於獨創,別開(     )的風格。門人李漢輯有《昌黎先生集》行世。10、現代詩,又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