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75024
大小:14.1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2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几何》第二册第四章第10节124-126页.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知道它与三角形中线的区别;②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其简单应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推理论证及其应用.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推理论证和中点四边形的变化规律.(注:中点四边形──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引例):、B两地被池塘隔开不能直接到
2、达(如图1),工程人员要测量A、B两地的距离,先选定能直接到达A、B两地的点C,又分别取AC、BC的中点M、N,量出MN的长,就可以求出A、B两地的距离.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接着通过提问线段MN有什么特征,导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引导学生分析它与三角形的中线有什么区别,并对三角形中位线具有什么性质提出质疑,导入新课.(二)定理的发现过程提出探索问题:如图2,DE是△ABC的一条中位线. (三)定理的叙述和“规范化”证明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图2用数学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并强调该定理在同一条件下,有两个结论.而采用什么方法证明?怎样证明?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和探索,寻找证明的思路.通过复习证明两线平行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要证明DE∥BC,只需证明DE、BC所在的线成为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因此,关键是构造出平行四边形,通过讨论使学生自己想到添加辅助线(投影显示图3①、②、③).找到证明思路后,让学生讨论、比较各种证法优劣,由学生自选一种写出证明过程. (四)目标训练、及时反馈1.B两地被池塘隔开不能直接到达(如图1),工程人员要测量A、B两地的距离,先选定能直接到达A、B两地的点C,又分别取AC、BC的中点M、N,量出MN的长,就可以求出A、B两地的距离.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2.若 的三边中点为、、,
4、 的三边为、、,则 的周长是 周长的----倍。 (五)例题示范例 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先让学生自己画图,写出已知,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结论及证明思路,连结AC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如图5①),最后写出证明过程.(从略) 提出探索问题1.本例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哪一种证明方法最简便?为什么?如图5②,学生可能会想到连结AC和BD,如果学生没有想到教师可加以提示,能够得到另外两种证法(证法从略).经过分析、比较和讨论,学生一定能看出课本所给出的证法最佳,这是因为它比另外两种证法少添了一条辅助线,并且用上了三角
5、形中位线定理的全部结论,而另外两种证法多加了一条辅助线,并且只用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部分结论.这就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果将原题的四边形分别改为①平行四边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分析讨论后,估计学生能够证出①所得是平行四边形;②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③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画图加以提示.3.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分析讨论后,学生能够发现,决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是原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之间的关系.六)归纳小结(学生归纳,教师点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结构特征.在同一
6、条件下,有两个结论,今后要注意按需选用,有时用部分结论,有时用全部结论.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教学过程设计需1课时完成.1.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通过逆向思维及类比联想自己实践“分析--猜想--证明”的过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获得成功的喜悦.2.在应用性质定理时,通过一组层次递进的变式题的训练,由直接给出定理的基本图形到包含基本图形,学生分解图形后使用性质,再到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来使用性质,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性质来解决问题,他们的解题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得到逐步提高.3.论证花的时间太多,是否得不偿失?这样安排,时间确实紧.要补一节习
7、题课,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板演和讲解同时进行.但是,还是得大于失的:第一,证明定理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第二,这个定理的证明综合运用了前面已学过的平行线、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等重要知识,又揭示了某些辅助线的添置方法,这是一道很典型的题目;第三,证题时,强化了思维过程的教学,培养了求异思维,有益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