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40-1疟原虫

医学寄生虫学40-1疟原虫

ID:39355211

大小:1.75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7-01

医学寄生虫学40-1疟原虫_第1页
医学寄生虫学40-1疟原虫_第2页
医学寄生虫学40-1疟原虫_第3页
医学寄生虫学40-1疟原虫_第4页
医学寄生虫学40-1疟原虫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寄生虫学40-1疟原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原虫概论一、定义:原虫(protozoon):体积微小而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单细胞真核动物。(三)结构简单: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1.细胞膜是寄生性原虫与宿主细胞和其寄生环境直接接触的部位。2.细胞质内的运动细胞器是原虫分类的重要依据。(一)体积小:单细胞(二)分布广泛,种类多:65,000种二、特点2.包囊(cyst):是滋养体遇到不良环境的阶段,相对于滋养体它是原虫生活史中相对静止状态,也是原虫的感染阶段。三、 生活史(一)基本概念滋养体(trophozoite):是原虫生活史中代谢旺盛的阶段,具有运动和摄食功能,为原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阶段。3.

2、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现象:既有有性生殖又有无性生殖阶段,如弓形虫、隐孢子虫、疟原虫。(二)生活史类型生活史只有一个阶段:仅有一个滋养体阶段,如阴道毛滴虫。2.生活史有二个阶段:既有滋养体阶段又有包囊阶段,如溶组织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机会致病原虫(opportunisticpathogen):寄生原虫中的某些种群对健康宿主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对免疫功能受累的宿主则可引起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四、致病特点(一)增殖作用:疟原虫(二)播散能力:弓形虫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三)机会致病:疟原虫(Plasmodium)解放前,在湘南地区

3、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它生动地描述了湘南高疟区的情景。打摆子是疟疾的俗称。它是由疟原虫所引起的。疟原虫(Plasmodium)一、概述疟原虫引起的疾病称为疟疾(malaria)(一)特点1.分布广: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90多个国家和地区。1950年中国疟疾分布图1995年中国疟疾分布图2.危害严重世界年代病人数发病率(1/10万)死亡人数19502.5亿1000250万19925.0亿920150-270中国年代病人数(万)发病率(1/10万)死亡人数(万)195080007503019927.40.640.0

4、05219992.90.240.0067(二)生物学地位及虫种1.生物学地位原生动物亚界顶复门孢子纲真球虫目疟原虫科疟原虫属(疟原虫)2.虫种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vivax(P.v)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P.f)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malariae(P.m)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ovale(P.o)二、形态和生活史人体内按蚊体内48小时迟发型子孢子速发型子孢子红外期裂殖体红外期裂殖子雄配子体雌配子体裂殖体大滋养体裂殖子雄配子体雌配子体合子动合子囊合子子孢子疟原虫生活史人体内按蚊体内肝细胞内红细

5、胞内休眠体被吞噬雄配子雌配子环状体红内期各阶段(一)在人体内1.感染阶段——子孢子方式——按蚊叮人吸血输血2.寄生:红外期红内期配子体期部位肝细胞内红细胞内红细胞内阶段裂殖体、子环状体、滋养体雌配子体休眠体裂殖体、子营养肝细胞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增殖裂体增殖裂体增殖配子体形成发育速发型8天48小时48小时时间迟发型6-8月方式——按蚊叮人吸血离体阶段——雌、雄配子体(二)在蚊体内1.增殖方式(1)配子生殖:有性生殖蚊胃内(2)孢子生殖:无性生殖蚊胃壁2.发育的影响因素(1)配子体的感染性(2)温度(3)宿主的免疫力(4)药物(5)其他因素(三)生活史小

6、结1.疟原虫的生活史中需2个宿主。2.世代交替蚊是终宿主,人是中间宿主。红外期裂体增殖红内期裂体增殖孢子增殖配子增殖3.生殖方式人体内蚊体内配子体形成P.v潜伏期=8天+(2~3)×2天=12~14天三、致病(一)潜伏期潜伏期=红外期发育所需时间+达到发热阈值所需时间发热阈值:引起疟疾发作的血中最低原虫数,与疟原虫种类、子孢子数量、宿主的免疫力及耐受力有关。48小时(二)发作1.典型发作:红内期原虫的裂体增殖所引起的周期性寒热发作。(1-2小时)寒战(40小时)间歇发热(4-6小时)出汗、退热(2-4小时)裂殖子红细胞碎片代谢产物W.B.C/Mφ机理

7、:内源性致热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热原因:(1)疟疾初发(2)混合感染(3)儿童和无免疫力人群(4)治疗不当2.不典型发作:发热无规律,较多见。易误诊为感冒、肠胃炎、胆囊炎、原因不名性发热等。(2)机理:疟原虫抗原变异和宿主的免疫力降低。3.再燃(recrudescence)(1)定义:疟疾发作停止后,如体内仍有少量的红内期疟原虫,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血中疟原虫又大量增殖而引起疟疾再次发作。(2)机理:还不明确。P.v和P.o有再燃、复发;P.f和P.m只有再燃。4.复发(relapse)(1)定义:疟疾初发后,红内期的原虫被全部消灭,在无蚊媒传播感

8、染,经过一段时间后红外期的原虫再次进入血流,大量增殖所引起的疟疾发作。原因:(1)直接破坏(2)脾功能亢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