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应考的几点思考.ppt

对语文应考的几点思考.ppt

ID:39352902

大小:314.3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7-01

对语文应考的几点思考.ppt_第1页
对语文应考的几点思考.ppt_第2页
对语文应考的几点思考.ppt_第3页
对语文应考的几点思考.ppt_第4页
对语文应考的几点思考.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语文应考的几点思考.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语文应考的几点思考一我们对语文高考的基本理念1、依托大纲、把握考纲、参悟新课标。 即:大纲的知识体系(实)、考纲的能力结构(活)、新课标的素质要求(以人为本),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要求语文修习必以“习得”为根本途径。(长期性、反复性) 即:重视读写两实践中语感获得的过程,反对将语文课变成纯知识的认知课。3、复课中通识教学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4、首重选择题,次重文言翻译、诗词欣赏和语用题的试卷认知思想。5、分类指导中特别关注骑线的学生的思想。二复习过程安排及重点1、高三第一学期完

2、成五、六册书的传授,重点是整合语言、中外文史、现代文阅读、应用写作等相关知识。2、高三第二学期分三个阶段:(1)利用两个半月左右的时间,依照高考试题结构,分类型进行专项训练。重点是熟悉高考题型,培养解题技巧。(2)利用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综合模拟训练,重点是训练应试综合能力。(3)基本为两周,自由复习,重点是疏理知识系统,调整应试心理。三各类试题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语音、文字题两题都以字义为中心,一辨音,一析形。试题手段和解题技巧,大家都熟悉。问题有二:一是考纲中的“常见”二字,是社会统计术语,落实到学

3、生身上,却因人而异;二是复习量大,有反复。所以:a、必须结合课后词语,给出常见词语表。b、首次复习一定要圈出自己易读错、写错的字。c、以后每月最少一次,突击这些易错字。2、词语、熟语题同义、近义词的辨析是语文基本功之一。知识、技能重点是:辨词语意义,辨使用对象,辨感情色彩,辨语义重点、范围、轻重,辨用法习惯。学生做此类题成功率较高,需要强调的是:a、不能每次都从五方面辨析,感觉到的区别是最易辨析处。这叫知识依据。b、除此之外,需要找出试题内容上的依据。这叫语境依据。c、做题应从自己最易区别处入手,不必按

4、原题顺序。d、估计今年试题两实一虚,虚词应注意使用条件和关联关系。熟语题仍以成语为主,除以上各点外,应注意:a、语素式理解是出题常用手段。b、成语是历史形成,褒贬常随本、引、比而变化。c、成语使用常有习惯范围,如:自己和他人、个体和群体、自然和人为、谦词和反语等。3、语病题语病题的关键是从结构和表达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敏锐感觉,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分信赖分析、认知方法,不相信感觉,做题速度慢,看什么句子都像有语病。所以:a、应把考纲规定的七类语病演绎成典型的语言现象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应用分析方法。b

5、、试题多为语法语病、修辞语病、逻辑语病各一。c、适当增加些复句(虚词)语病。4、第6小题标点符号今年不单设,要考会和语用题结合出现,这个空白是今年高考的一个变数。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选择题减少一个,在语用题上增设考点或分值;二是在过去考过的修辞题,插入、排序、配伍题,或文常题中,找一个出题。5、社科、科技类阅读先说一下对三大阅读的认知。此三块分别从科学素养、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等素质教育角度立意,以信息论为依托,考察学生确认、整合信息的能力。其中科技类、社科类现代文阅读试题,是中国自科举以来语文考试最富实

6、绩的收获,因为学生的发展多依靠这一块形成的能力。但是汉语属非形态语言,名词没有主宾格区别,动词不讲时态,形容词无级别,句子没有从句,总之,汉语缺乏明确的逻辑因素,多靠语序组合语言。所以,以考精密掌握语言见长的科技、社科类试题,实质是考的语言中的逻辑因素,这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但训练一下,收效显著。(1)对词语的理解即对概念的理解。有以下几条对应于概念的语言形式为词语和短语。定义概念的语言形式为判断句。新的发明、创造、技术难以产生学术性定义,多以发生学定义表述,所以要注意同位语的认知,以便把握概念的特有

7、属性。(2)判断的语言形式为:直言判断=陈述句;复合判断=复句。判断要注意的地方有:判断的质——是肯定,还是否定;判断的量——是单一事物,还是部分或全体事物;判断的时态——是已然还是未然状态;判断的真理度——是可能性还是必然性。(3)推理是由已知的判断推出未知的判断,其语言形式是几个陈述句,应注意的地方是:几个陈述句中的主要概念必须和原文一致;几个陈述句间的关系要符合因果律;结论性的内容虚符合事实和常理。(4)如果是社科类,则要注意:a、准确理解作品的学术观念和指导思想;b、把握作者对自己所用论据和方法

8、的说明和条件;c、领会作者对自己的判断和推理的限制性规定。6、文言文阅读最重要的是形成感觉,古人文化习俗、思想观念、处世态度、志向情趣等在语言作品中的表现,要靠长期诵读才能形成。这是阅读文言作品能力的底色。学生文章未读懂,考试却不丢分,这是让人哭笑不得的现象。现在几句翻译得8分,全文阅读才12分,就是对这种本末倒置现象的修正。学生对这一块最怕,考试结果却不错,主要是虚词答得不好,一般说来,学生应先读最后一题,再读全文。如遇到根本读不懂处,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