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63858
大小:5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对语文作业批改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对语文作业批改的几点思考甘桔新疆农八师石河子150团第一中学832056摘要: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反映就是学牛对当天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而学生的作业正是反馈的一个途径。因此作业的批改就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之一。经过我的实践,对语文作业的批改有了些思考,希望能给语文教学提供些帮助。关键词:作业批改思维能力激励增强质量分析学习习惯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其获得知识的首要途径,可是也不能忽视“课外作业”的重要性。通过作业批改,教师可以获取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计划,达到优质高效的教
2、学效果。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精心组织学牛作业的批改应该是个突破口。新课标下,我注重对学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在作业批改中做了一些尝试。首先,在作业批改的形式上,力求多样化。1.学生自我批改,训练思维推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想乂快乂正确,必须学会正确的推理。在语文教学中,单纯地谈“感悟”是不妥当的,“感悟”是人的心理对外在事物的反映,往往显得粗糙与模糊。想要使“粗糙”变得“精细”,使“模糊”变得“明晰”,必须进行严密的论证和严格的推断。老师或课代表公布答案后,学生自己评价、改错、分析错题原因,找到改错方法,把
3、错误改过来。这种方式应该在课堂内进行,老师给予方法上的具体指导,如批改方法、标出错误的方式及改正的做法等。这种批改方式,有利于学牛了解错误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牛的语文思维能力。2.学牛相互批改,规范作业意识。在老师指导之下,学牛之间(同桌之间、四人小组之间、行列之间)互相批改作业。老师必须在之前提出作业批改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下课吋,老师必须收冋学生批改后的作业,进行检阅或抽查,对学生的互批质量进行验收,作出作业质量分析。学生对取得批改作业的“资格”很感兴趣,在浓厚兴趣和高度热情的支
4、配下,学生定会很认真地对待,并迫使自己反复思索、认真检查。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正确的语文作业观。1.学生代表批改,通过比较培养深刻的思维能力。通过比较教学,可以很好地增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一些复杂的事物只有借助比较,才能比较--般和特殊的属性并突出其特点,从而达到对事物的深刻认识。老师抽四位同学的作业批改(在班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中轮流挑选),然后让他们作为代表,对照参考答案对其他学生的作业进行分组批改。对于相同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深度、不同层面的认识,这四位同学通过
5、纵横比较,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并且提高了认识问题的深刻性,这更有利于阅读理解的提高。这种批改方式适用于对中、上水平学生的指导。其次,增强情感投入,突现作业评语,促进学生发展。评语在我们教育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好的评语,不仅能指导学生扬长避短、完善自我,而口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1•用大张旗鼓的赞扬为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喝彩。新课程语文作业对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学生在课堂上也许已认真吸取,但课后作业却未必都能做岀来。针对语文基础较差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的作业评语是:
6、“你虽错了一道作业,但你的字写得非常清雉端正/'“你的表现让我惊喜!”这些评语对学生有一定的感召力,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程的兴趣,坚定学生学习新课程的信心。2.用巧妙委婉的批评为中途懈怠的学生加油。有的学生上课不记笔记,作业正确率是百分之零,老师的作业评语是:你五道题目全军覆没,课后能救死扶伤吗?下次上课请准备好枪和子弹学生看了作业评语哑然失笑,他不但自觉订正了作业,而且下一节课恭敬了许多。当发现学生抄袭作业时,老师的评语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靠天靠地靠同学不算好汉!”这些评语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学习习
7、惯。如果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面批,老师难免会大发雷霆,学生也会因不服而顶撞,结果可想而知。3.用语重心长的激励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学生在老师的评语动力启发、帮助下改正错误,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做得差点的,在作业检查中采用期待性的评语,能让学生树立起再前进一步的信心。如对作业拖拉的学生写上“老师相信你,今后能按吋完成作业的”、“能干的你会把作业设计得工工整整”诸如此类的期待式评语,增强了学生自主行为的调控力,确立了认识动机,增强了自信心,进而加倍努力取得进步。再次,对作业的评分可以采取等
8、级制、百分制,当然要用评语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总之,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只要老师心中装着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岀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组织学生的作业批改,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