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听课有感:古诗吟诵回归传统

千课万人听课有感:古诗吟诵回归传统

ID:39308033

大小:19.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30

千课万人听课有感:古诗吟诵回归传统_第1页
千课万人听课有感:古诗吟诵回归传统_第2页
千课万人听课有感:古诗吟诵回归传统_第3页
资源描述:

《千课万人听课有感:古诗吟诵回归传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千课万人听课有感:古诗吟诵回归传统  千课万人听课有感:古诗吟诵回归传统  11月14日,来自各地的小学语文老师汇聚到了浙江温州,享受一场小学语文教育的饕餮盛宴。而我也有幸得到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带着一颗虔诚求教的心,赶赴这次盛会。  经过两天半的学习,当真是不虚此行,收获也是满满。学习的时间虽短,但内容却十分丰富和精彩,在这两天半中,有特级教师王崧舟、薛法根、张祖庆等人的语文观摩课,有特级教师孙双金带来的古诗赏鉴课,有特级教师赵志祥、知名老师李丽带来的经典吟诵韵律课。两天半的学习中,赵志祥老师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2、,他说,但凡还有一点良心的语文老师,就不该再那么教孩子读古诗,该让孩子学会吟诵。  吟诵,这个古代汉语诗文最主要的创作方式、唯一的诵读方式、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文,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记忆,接触真正的中国传统音乐精神,聆听纯净、美好的声音,感受母语文化的魅力。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吟诵在日韩等国有很好的保存和普及,在国内却濒于失传。今日,吟诵在被学校教育抛弃了百年以后,又回来了。自从吟诵退出教育系统,就有一大批着名学者、教育家呼吁归来:唐文治、赵元任、叶圣陶、朱自清、朱光潜直至周有光、朱东润、

3、赵朴初、南怀瑾、叶嘉莹  我以为吟诵的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特质,也是与吟诵之传统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想要真正重振中国吟诵之传统,最好的方法就是付诸实践,也就是从童幼年开始就以吟唱的方式诱导孩子们养成吟诵的爱好和习惯。因为童幼年时的记忆力好,而且直感力强。也许有人以为学习古诗文是要通过讲解说明,使孩子们理解了古诗文的内容意义,然后才能教他们吟诵的。可是

4、幼小的孩子们怎么能完全理解古代那些作家们的思想和感情呢?其实这种顾虑完全是不必要的,因为有时候孩子们不需要理解就能学习。着名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在一篇题为《谈谈我的读书经验》的访谈录中,就曾提出一种不必先求理解的所谓渗透性的学习法。  根据文体不同,吟诵的方法、规则以及调子都有不同。从大的角度来说,文体可以分为诗和文两类。  近体诗主要通过声律来构成音乐上的美。现在诗词专家发明了一些吟诵符号,能标注平仄的长短、高低,以横代表平,竖代表仄。平仄都有长短之分,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声是短音,用短横表示;第二、第四

5、、第六字的平声较长,用中横表示;韵脚处的平声最长,用长横表示。仄声中上、去声比入声要长,以竖线表示,在吟诵的时候,竖线时长大致相当于短平的时长。入声最短,以!表示,因为入声属于仄声,所以!上部的竖线表示仄声,入声又比较重而重,所以!下部的点号可以表示重读和短读。  综上,诗的吟诵符号归纳如下:  平声--短平:一、三(五)字之平声  中平:二、四(六)字之平声  长平:押韵之平声  仄声1上、去声  !入声(含押韵处)  押韵处上、去声  简言之就是:平长仄短韵字延,  一三五(字)不论,  二四六(字)分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