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权下的自我(定稿)

神权下的自我(定稿)

ID:39292414

大小:5.06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6-29

神权下的自我(定稿)_第1页
神权下的自我(定稿)_第2页
神权下的自我(定稿)_第3页
神权下的自我(定稿)_第4页
神权下的自我(定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权下的自我(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斯芬克斯之迷希腊神话中的狮身人面怪兽斯芬克斯曾盘踞在道路上,向过路的行人问一个谜语,“是什么动物,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而晚上三条腿走路?”答不出来的人会被吃掉。传说这个迷题,后来被年轻的希腊人俄狄浦斯答对,斯芬克斯因而自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它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什么?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起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公元14-17世纪)复兴启蒙运动(公元17-18世纪)成熟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神权下的自我黑死病蔓延绝望“黑暗时期”基督教的神权统治神光笼罩下的中世纪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

2、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随心所欲禁欲苦行无拘无束压抑人性张扬个性麻木顺从思想开放愚昧迷信以人为本言论自由神权至上追求享受我出示以下词语,请同学们选出反映中世纪精神状况的词语,加深理解。√√√√√阅读材料:在中世纪(封建社会),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

3、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请思考:1.“纱幕”指的是什么?2.“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神权冲破神学束缚,解放人和人性一、文艺复兴为什么最早在意大利兴起?(1)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因)(3)保留了较多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2)新生的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冲破神学思想的束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二、文艺复兴(14-17世纪)1

4、、方式: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批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旗帜(思想核心):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3、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4、实质: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5、代表人物及作品特征国家代表人代表作(地位)意大利但丁《神曲》乔托欧洲绘画之父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奇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国家代表人代表作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法国拉伯雷

5、《巨人传》德意志伊拉斯谟《愚人颂》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什么?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而薄伽丘集中于人的本能方面文艺复兴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有一个从初级(质朴)到高级(高雅精致)的发展历程理解历史⑵.促进了欧洲近代思想、文艺和自然科学的发展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影响仅局限在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6、如何认识文艺复兴运动意义?进步性:不足:过分推崇个人主义,导致人人私欲

6、膨胀和社会混乱。结合一、二课所学,思考人文主义者该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勾勒你心目中形象)姓名:人文主义者性格:我否定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我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幸福、财富、快乐;我反对宗教束缚,崇尚个性、自由、平等;我反对愚昧无知,推崇理性、科学、知识。座右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缺点:太崇尚自由,有点无政府主义;有时候太功利主义,甚至可以不择手段,这样不大好!嘿嘿!我还是不错的人!!!德国科隆大教堂“德国是教皇的奶牛”出售免罪券教皇利欧十世(1513-1521),他生活豪侈淫佚,并喜爱艺术。1517年,罗马教

7、皇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大量出售“赎罪券”以筹款,教会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信仰得救)的原则。宗教改革运动由此开始二、宗教改革(与上帝直接对话)1.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③天主教的剥削和压迫,德国尤甚;④导火线: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2、开始: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3、主张:《九十五条

8、论纲》放出的闪电引起了燎原大火。它成了起义的信号,整个德意志民族都投入到反教会的运动中去。《九十五条论纲》成了大家共同的纲领,被争相传抄,不胫而走,两个星期传遍了德国,一个月传遍了基督教世界。特使: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