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5779
大小:174.5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25
《高度重视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_刘余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长白学刊2012年第2期总第164期CHANGBAIJOURNALNo.22012SumNo.164高度重视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刘余莉(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伦理学教研室,北京100091)[摘要]通过考察《群书治要》等史书,可以得出官德修养决定了国家的盛衰、民风的善恶和官员自身成败的结论。正所谓:“国家之败,由官邪也。”“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是合乎道德教育规律的。因此,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改善社会风气、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古代官德;公务员职业道德;《群书治要》[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2、3-5478(2012)02-0135-04在2008年2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豫歧路,莫适所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之臣,言之贱废。是以王纲纵弛于上,智士郁伊于备、以德为先”原则。这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关下,悲夫!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所有国家治理不力于选人用人原则的新要求,也是全面提升公务员的原因,多是由于君主承继太平之世已久,风气日的道德素质提出的新任务。为了贯彻落实“德才渐变坏也不觉察,政治逐渐腐败也不变革,习惯于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不断提升公务员职业混乱,安于现状,逸乐而看不到危机。有的荒
3、淫奢道德水平,2011年10月17日,国家公务员局印侈,不考虑国家大事;有的不听忠言劝告,满足虚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十二五”伪,忽视真诚;有的在歧路徘徊,不知何去何从;有时期对全体公务员进行一次职业道德轮训,内容些是被信任的大臣,只求中饱私囊,保住俸禄;有有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世界观、权力观、些是被疏远的臣子,因地位低微,谏言被弃而不事业观等,还包括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用。于是,国法松弛于上,有识之士忧忡于下,真是的内容。那么,中国古人为什么特别重视“官德”可悲啊!修养呢?唐朝诗人李商隐在考察历史之后,在《咏史》一、官德修养
4、关系到国家的盛衰中也同样感叹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魏征等大臣将历代治由奢。”国理政的经验总结出来,编写了一本《群书治《群书治要》一书中,多处讲到了盛世之君与要》。在《群书治要·崔寔政论》上,在论及国家由衰世之主的特征。把这些不同特征总结出来,可盛转衰的原因时,有这样一段阐述:凡天下之所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官德教育对于国家盛衰以不治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的重要性。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忲(忲原作逸)不自睹。或1.盛世之主与天下同喜同忧,衰世之主独制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犹其民[收稿日期]2
5、011-11-19[作者简介]刘余莉(1973-),女,内蒙古赤峰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135-《群书治要·魏志下》一书讲到:“昔夏、殷、周高声威,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结果被推翻了。而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秦朝自穆公以来,渐渐蚕食诸侯,最终成就了始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忧也。秦王独制其民,故倾皇。始皇自以为功业胜过五帝,疆土之辽阔超过危莫救也。夫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三王,因此耻于与其并列。始皇自满,不肯向别人其安者,人必拯
6、其危。”这段话意思是说:过去夏、请教,一错到底,不曾改变。二世秉承其作风,因商、周每个朝代都经历了十几世,而秦国二世就循不改,暴虐无道,加重了政治危机。子婴孤立无灭亡了。为什么呢?因为夏、商、周三代的君主,能亲,忧惧软弱,无人辅佐。秦朝三代君主迷误终身与天下百姓共享幸福,与天下百姓共同承担忧而不觉悟,导致灭亡,不是很应该吗?患。而秦始皇独裁专制、压迫人民,所以一旦国家3.盛世之主任用贤臣,勤于政事;衰世之主危险,就无法拯救了。与百姓共享幸福的,百姓必相信佞臣,荒废政事定和他共同承担忧患;与百姓共享太平的,百姓《群书治要·吴志》总结前人治国经验时说:必定会尽
7、力拯救国家的危难。“古之圣王,所以潜处重闱之内而知万里之情,垂2.盛世之主尊重历史,以古鉴今;衰世之主拱衽席之上而明照八极之际者,任贤之功也。”意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思是说,古代的圣明帝王,居住在深宫之内而知道《孔子家语》上记载着孔子的一段话,大意是:万里之外的事情,安闲地坐在衽席之上,却能看清从前之事是用以启发当今之人的。如果一个君主楚八方的最远处,原因就在于其任用了贤才。相不努力追循前朝之所以能安稳存在的足迹,并且反,大凡亡国之君,其朝中不见得没有能使国家又不重视其之所以危亡的原因,这就好像一如往大治的臣子,其府中不见得没有古代先王留下的常地倒退行走,却
8、期求能赶上前人。《易》曰:“君典籍,然而终未免其亡国,原因是什么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