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44275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8
《新课标实施的现状问题与研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标实施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自2001年以来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发生着深刻可喜的变化。首先,课堂教学方式上更加灵活多样,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师生共同探究、平等交流、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新型课堂特征正逐步形成;其次是有利于教师的教研、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改革使教师对参加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和教研活动感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教研活动有计划且广泛开展,形成了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动的新型教研风气,有力地促进了老师的专业发展;再次是新课改的理念已深入
2、人心,并且成为广大师生教与学的自学行为。再有是支持、关注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生命力,得到了社会公众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新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我将对新课标实施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对策进行简单阐述。1.在新教材的内容方面上:(1)情境设置应与知识形成自然联系目前,很多教材的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并不紧密,造成“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有外加的一顶“高帽子”之嫌。设置适当的情境,赋予知识鲜活
3、的背景,是学生在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更能体现知识的教育和人文价值,情境设置应该自然地呈现这种紧密联系。(2)做到理论联系“真正”实际新教材中,出现了牵强附会联系实际的现象,反而妨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新课程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社会实际的联系,目的是改善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然而,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给知识教学所穿的一件“外衣“。(3)探究应有章可循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因而,教材中出现大量的探究内容,但很多内容并不适宜作探究的素材,出现了
4、探究泛化的现象。探究学习做为一种学习方式,需要通过一定的“形“来表现并加以实施,这里的“形“强调的是探究的程序,也是探究的一个载体,它表明探究学习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其基本程序是:提出或生成问题;围绕绕问题,提出和形成假设;收集证据,形成解释;交流和评价。这个基本程序使得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有章可循,但教材的设计如果使得学生按部就班地经历探究的每一步,就能得到学习结果,而其中没有学生的自主观察、探索,没有学生对现象的质疑,就会变成机械的发现学习,而无法体验探究学习的乐
5、趣。(4)改变收集和处理信息造成的形式主义教材中动不动就让学生收集材料,只要教学内容涉及到其它学科或风土人情,便让学生进行所谓的延伸、拓展与整合。使得教学内容泛化,数学课变成了大杂烩,造成了学生的另一种形式的负担。而学生花了很大气力收集到的材料,可能只是在课堂上读一读,展示一下,而没有分析加工,出现了为收集材料而收集出来的形式主义。在教材的内容处理上,不能只重视收集,而忽视处理、利用。应让学生适当收集材料,对收集而来的材料进行适当分析加工,真正做到延伸拓展。(5)情感、态度、价值观,应避免“贴标签
6、“的现象在新课程教材的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中,在教学目标这个环节里,出现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入教学目标体系,但教学建议、教材分析里又不说明在哪些环节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只是贴一个标签,说明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这样做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凸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和基本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但这不意味着“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独立或直接的进行,而必须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融为一体。2、在课堂教学方面:课堂教学表面热闹,学生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方式陷
7、于误区。(1)在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改变之中,人们普遍将“发现学习“认定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是最有意义的。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对立起来,不顾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各自适用范围。事实上,接受学习适用于陈述性知识;发现学习适用于策略性知识,与小组学习学习或个别学习。在中小学阶段,两种学习方式恰当结合才能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片面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会进入一个没有好的学习效果的误区。(2)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但对起关键作用的评价体系--升学考试改革未及时跟进性研究,使得学
8、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哪怕平时“发展性“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叫的再响亮,一遇到中考或高考,教学也不敢“自主“了,都必须紧紧围绕开始这个唯一的目标行事;无论平时的评价如何重视过程,如何重视学生的民主参与,中考与高考的一张试卷可以堂而皇之地约束学生的“自主“。当然,高考的改革不是教育界所能解决的问题。3、改造我国课程改革指导性理论方面不足。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指导性理论主要是: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发现学习;多元智能;课程评价方面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与评价主体多元化。这些理论是先进的,但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