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39535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8
《儿童用药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用药原则 儿童用药应慎重选择,不可滥用,必须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药物种类不宜过多,可用可不用尽量不用,用一种能解决的就不要用两种,合并应用几种药物时应注意避免由于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毒副反应或药效相抵消的问题;用口服剂能解决的就不要打针,肌内注射能解决的就不要用静脉滴注,能局部用药不主张全身用药,能用普通抗菌素就不要用高级的特殊抗菌素;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严格按时用药,严格把握剂量;尽量选用儿童专用剂型药品,如:糖浆剂,干糖浆,果味型片剂、冲剂、滴剂、口服液;儿童服药最好用白开水送服,糖
2、水服药不利于治病。 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①辨明病情,有的放矢。②选药慎重,把握剂量。 2 儿童常见疾病及对策 2.1 感冒 常由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内感染,并常伴有头痛、发热、鼻塞、喉痛及全身疼痛等症状。首先要通过化验确定感染的病菌类型对因治疗,并根据感冒体征对症治疗。如果是一般的伤风感冒,用些抗病毒的药就可以,如:大青叶合剂、双黄连、银黄冲剂、病毒灵(吗啉胍)、板蓝根冲剂、金刚烷胺、抗病毒口服液、抗感解毒冲剂等。只要不合并细菌感染
3、,就不要用抗菌素。一般呼吸道感染常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可以使用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阿莫仙),头孢氨苄颗粒剂作为青霉素的代用品,由于不需作过敏皮试,口服方便,肠道吸收好,副反应发生率低,常用于细菌性感染。支原体感染常用红霉素类,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对各种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2.2 咳嗽 首先要弄清情况,如有无痰液、痰量多少、黏不黏。更重要的还要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合理使用止咳药与化痰药。咳嗽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作用,儿童呼吸道较窄,发炎时黏膜肿胀,分泌物较多,容易出现呼
4、吸困难,因此在呼吸道感染时应多使用祛痰药,少用镇咳药,因为使用镇咳药后不利于痰液排出,可能会加重感染。因此,对于小儿咳嗽,只要不是过于频繁、剧烈的咳嗽,切莫盲目止咳,过早使用止咳药。 2.3 哮喘 哮喘是一种发生于呼吸道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如果没有继发或并发细菌感染,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生素,即使是重度哮喘患儿,只要不发热、没有肺炎,也不应使用抗生素。以抗哮喘性炎症药物为主,辅以支气管舒张药物及抗过敏药物,可控制95%以上患儿的症状。吸入激素疗法是目前治疗哮喘的首选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这种治
5、疗是无害和安全的,因为吸入的激素只是作用于气道局部,并且激素的吸入量比口服或静脉注射的用量要少得多。 2.4 发热 一般健康人的体温约为37℃,高于37℃则为发热,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发热。发热可能由于感冒、扁桃体发炎、麻疹、肺炎、脑膜炎、局部感染、药物反应、风湿热等多种病因引起。发热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体征,滥用退热药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小儿发热时应查明原因,再作对症治疗或病因治疗。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
6、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且退热药副作用大,如果小儿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需要用退热药,在治疗中密切观察就行。当然,小儿体温过高,如达39℃或以上就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且可发生惊厥、抽搐等,这种情况下,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可用退热药,如安乃近、氨基比林、布洛芬等,中药新血丹、紫血丹等降温都不错。同时采用物理降温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镇头等。 2.5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 维生素A、D缺乏,钙、铁、锌缺乏较常见。应经检验查明缺
7、乏类型及原因,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补充,切不可不经诊断滥补。 2.6 胃肠道疾病 呕吐、便秘、腹泻等是儿童常见病。儿童便秘应先调整饮食,可吃些蜂蜜、水果、蔬菜等等,在十分必要的时候才使用缓泻剂。儿童腹泻发病率较高,治疗时也应该先调整饮食,控制感染,补充液体。一般不主张使用止泻药,因为使用止泻药后虽然腹泻可以得到缓解,但是可以加重肠道毒素吸收甚至发生全身中毒现象。消化道感染常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可使用二代头孢菌素如西力欣等。 2.7 皮肤疾病 常见的有皮炎、湿疹、药疹等。
8、应查明原因,切断过敏源,并给以外用膏剂治疗,必要时适当口服脱敏药。如非甾类乳膏治疗小儿湿疹;盐酸西替利嗪治疗两岁以上室内或室外儿童过敏患者。因儿童角质层薄,药物吸收好,儿童在使用外用药时应避免大面积大剂量长期使用。 3 滥用药物及不良后果 擅自滥用药物及一些错误服药方法常会使药效降低或药物过量,造成儿童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滥用补药会使孩子出现肥胖或性早熟等不良反应,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