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38828
大小:18.9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28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社会成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社会成因分析 摘要: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原因,包括来自教育、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从社会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将导致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归结为五个方面,即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社会阶层的流动、就业形势的严峻、不同主体间的利益维护,以及评价标准的误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从教育资源投入、社会分配制度、人才选拔标准、不同主体间利益及对学校和教师评价标准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 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2、一、概念界定 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社会原因进行分析,首先就要对“学业负担”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进而才能对学业负担进行更深的了解。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学术界对“学业负担”这一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定,而使用最多的是“学业负担”“学习负担”和“课业负担”这几个概念。 关于学业负担,有的学者认为学生负担即学生在学业方面应当担负的责任、任务和承受的压力。减负就是要减掉那一部分“肿块”。[1]有的学者认为,学业负担包括外在的学习负担和内在的学习负担两个方面,外在的学习负担主要指由学习负载量过大造成的压力,内在的学习负担主要指心理负担。[2] 《实用教育大词典》中对学生学习负担
3、的定义是“学生所担负的课业学习劳动量。一般涉及如下因素:课程密度、教材容量、授课时数、作业分量、考试频率、教师水平、设备效率、教法优劣等。此外,还要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如社会政治活动量、生产劳动量、文娱体育活动量和每个学生在其中的实际活动量。”有的学者认为,“课业负担”和“学业负担”的概念几乎等同,之所以会有两个关键词的产生,主要是看待课业的角度不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是课业,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学业了,这两者其实是同一内涵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有的学者认为课业负担是指学生在课业负担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履行的任务和承受的压力。学生的课业负担是由客观负荷和主观感受两部分组成的,客观负荷是指学习的
4、时间和数量,主观感受是指对学习的态度和喜欢程度。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学业负担”“学习负担”和“课业负担”虽然表述不同,但其实质都是相同的,即都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所承担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这时指的学业负担是客观的。而“负担过重”则是指这种身体和心理压力超过了学生个人的承受能力范围。 二、造成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社会成因分析 1.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造成供需矛盾 造成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近年来,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却极其有限,从而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总量超过了优质教育资源自身的增长总量。此外,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
5、紧缺,使得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一般情况下,优质教育资源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一地区的重点学校,从而造成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城市和偏远农村,这种矛盾更加突出。而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欠发达地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人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永远不会停止。因此,在还是以分数为主要入学凭证的当今社会,要想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享用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只有不停地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这也使得学生的学业负担日益加重。 2.社会阶层的流动造成竞争压力 无论是在哪一社会时期,人类社会总会分为不同的阶层,而处于较低层次的总希望通过各种渠道晋升到
6、上一层次,因此,教育便成为这些人选择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我国古代,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平民子弟想要晋升为上层人士,最主要的一个手段便是接受教育。在古代,教育是为政治所服务的,教育最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学而优则仕”,学子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进入仕途。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所处阶层的现象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在,而教育无疑给处于较低社会地位的人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些人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进入好的学校、好的城市以及找到好的工作,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社会阶层间的流动给“减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减负”难行。 3.就业形势的严峻造成竞争激烈 在市场化的今天,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一方面,当
7、今社会仍然是一个“学历化”的社会,“学历”依旧是毕业生进入职场的一道门槛,只有满足企业要求的学历才有机会获得比较好的工作。虽然国家及社会一直在提倡不能以学历为唯一的用人标准,但在各招聘单位依然可以看到如“985院校、211院校毕业生优先”“重点院校毕业生优先”等这样一些要求。因此,毕业生在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情况下,只有改变自己,那就是从小学起就不停地学习,从而能升入重点院校,最终获得一张好的“就业文凭”。因此可以看到,学生除在学校上课外,在节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