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633346
大小:60.8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3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社会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社会学研究摘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象,并且人们也开始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有着多种社会根源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学角度看来其成因主要有经济后劲不足、传统文化影响、社会地位流动方式有限、学历型市场需求、家长激化的负担以及升学率背后的商机等多方面因素。从这几个方面的成因出发,可探讨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社会学分析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SociologicalAnalysisonHeavyAcademicBurdenonPrimaryand
2、SecondaryStudentsAbstractInheavyacademicburdenonstudentsthehotspotphenomenonisaconcerninthecommunity,andpeoplealsobegantotendtoberegardedasahasavarietyofsocialcausesofsocialphenomena.Fromasociologicalpointofviewitseemsthatthecausesofmajoreconomicstamina
3、,traditionalculture,socialmobilityislimited,academic-typemarketdemand,parentsintensificationoftheburdenaswellasbehindtheenrollmentrateopportunitiesandotherfactors・Thecausesoftheseaspectscanexplore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Keywordsprimaryandseconda
4、rystudents;heavyacademicburden;sociologicalanalysis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是这个时代中人们所无法忽视的问题了。人们都知道让孩子们承受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教育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来试图解决孩子们的负担过重问题,但减负却呈现越减越负的态势。究其原因,很多学者认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与其说是一种教育现象,倒不如说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多种复杂的社会根源所造成的,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由教育部门来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1现状分析“课业负担是指
5、学生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必须承担的课业责任。”①因此,课业负担本身只是一个中性词,中小学生为了完成学业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有必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承担一定的课业负担。但是,当课业负担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超出了学生所应该承受的范围就是课业负担过重了。现如今比较常见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学校上课时间过长,家庭作业过多,额外补习培训过多以及睡眠时间过短等。以南昌市麻丘中学(初中)的上课时间表为例,从早上7:20开始打早读预备铃,到晚上8:40结束晚自习,午休两小时,傍晚休息85分钟。仅从课表上来算,学
6、生一天呆在学校的时间就长达13多个小时,加上学生用于洗漱及来回路途上所花费的时间,一天下来,学生能够用来睡觉的时间十分有限。2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社会根源2.1经济后劲不足,教育资源有限当人们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温饱束缚之后,人们便会开始追求个人的最高自我实现。随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入,人们也更加意识到“人”的价值,更加渴望成功。然而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是促使个人自我实现以及获得更高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的最佳平台,因此不论是贫困家庭的子弟还是富有家庭都将接受良好教育视作个人美好前途的一大
7、保障。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与2010年跃居全球第二经济体,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GDP仅为日1/10居全球第105位。因此,我国人民对教育的强烈需求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还存在很大矛盾,经济后劲不足,暂时未能完全满足人们对教育的深切需求。如有学者指出,我国的高校数量仅为美国的1/3左右,而人口却是美国的五倍。②经济后劲不足,教育资源有限的状态下,对于教育资源的竞争和掠夺势必会很激烈。由于我国是一考定终身,重点大学少,招收名额有限,因此,家长、学校、学生都视考试成绩
8、为生命。学校千方百计提高升学率以提高知名度,吸引生源并获得上级的认可和财政支持。家长就千方百计为孩子买课外补习资料,让他们参加培训班或者加分竞赛考试,使孩子天天忙于考试、培训不得喘息。2.2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些传统思想观念可谓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其中自有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但也不乏糟粕之物。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大家孔子就提出了学而优则仕的观点,从此中国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墨客十年寒窗苦,只求一朝为功名。中国自古是一个官本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