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初次分配问题研究

中国初次分配问题研究

ID:39230638

大小:682.0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6-28

中国初次分配问题研究_第1页
中国初次分配问题研究_第2页
中国初次分配问题研究_第3页
中国初次分配问题研究_第4页
中国初次分配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初次分配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初次分配问题研究——对中国劳动份额波动的考察主要内容引言国内外对劳动份额变动问题的研究我国劳动份额变化趋势分析劳动份额变化的中外比较基本结论与讨论。1.1引言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伟大成就,但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结构性问题:经济结构失衡,国际收支结构失衡,储蓄消费结构比例失衡等等。结构性失衡会影响经济增长吗?结构性失衡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短期内难以改变,会阻碍经济增长吗?结构性失衡的后果: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增长能力,导致国际争端和摩擦,影响国内和谐、稳定和公平。结构性失衡与初次收入分配:鸡生蛋还是蛋生鸡?1.2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大挑

2、战目前基尼系数高达0.45,超过了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水平。产业间、行业间、体制内外的收入分配不公平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使得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两极化”倾向。初次收入分配不合理,劳动者收入增长缓慢。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要求。1.3需要研究的问题我国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出现了怎么样的波动?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劳动份额的波动具有何种特征?发达国家在快速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报酬份额是如何波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劳动报酬份额是如何波动的?我国劳动份额波动与国际经验相符还是例外?如何认识我国劳动份额的变化?2.1文献的回顾初次收入分配:在一定技术条件下,

3、厂商将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获得产出(商品和服务);同时,各要素获得相应的回报:资本获得利息,劳动获得工资,土地获得地租,这就是国民收入的功能性分配(functiondistribution,亦称为初次分配),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人们通常使用劳动报酬(如工资和薪水等)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度量。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就对生产要素的分配产生了浓厚兴趣,李嘉图更是将探索收入分配规律视为政治经济学的首要问题政治经济学的首要问题。2.2劳动份额的相对稳定性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英国在1880年最终实现了工业国的蓝图,美国、德国、法国以及日本等国也完成了工业化。在这

4、100年中,生产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步,工业化国家的人均资本、人均产出、经济结构、人口分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人均产出为例,1870年到1950年,西欧以不变价格计算的人均GDP增长了1.5倍,美国增长了2.9倍,加拿大增长了3.4倍,国民收入中各要素的分配似乎也应该出现相应的变化,但实际上,英美等国国民收入中劳动报酬的比重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性,并没有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周期的更替而大幅波动。卡尔多特征事实:凯恩斯(1939)发现,1920-1935年间,英国和美国的劳动份额都以平均线为中心随机波动,且两国的差距也比较稳定,他认为英美两国劳动份额的差异可以用垄断程度及基础条

5、件的差异来解释。卡尔多(1961)也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卡尔多直接将劳动份额的长期稳定性视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征事实。2.3历史上劳动份额的波动在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沉寂之后,劳动收入份额在1990年代又重新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注意,因为发达国家劳动收入比的运动发生了变化。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的劳动收入比有所上升,之后则倾向于下降,到2005年,劳动收入比下降到60年代的水平以下。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发达国家劳动收入比情况出现了泾渭分明的变化,英语系国家的变动幅度较小,其他国家的变动幅度则大得多:从50年代后期开始,在经历了比较显著的上升之后,欧洲大陆国

6、家的劳动收入占比大致在1978年达到顶峰,之后便持续下降,英语系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下降过程显得更缓慢、更平滑。日本则在80年代达到顶峰之后,维持在高位水平。这种差异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1960年代以来OECD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情况参见:Harrison,EffectsofGlobalizationonLabor’sshare。有关不同类型国家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情况的解释参见:blanchard。2.4有关我国劳动份额变化研究国内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规律,二是引起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国内研究者普遍认同中国劳动收入份额

7、出现明显下降的观点,不过,不同学者对其下降幅度存在不同意见。白重恩(2008)用全国的劳动者报酬除以净GDP(总GDP扣除净间接税)比例来表示劳动收入份额,经过计算,他认为中国1995年劳动收入份额为59.7%,2006年下降为47.3%,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李稻葵(2009)和则用劳动者报酬除以总GDP表示劳动收入份额,发现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从1990年的53%下降到2006年的40%左右。2.4我国劳动份额下降的原因早期研究集中于工资会是否侵蚀利润的争论上。戴园晨和黎汉明(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